新闯入疫情特效药赛道的先声药业,何以抓住风口的尾巴?

文/每日财报 陈正青

 

疫情至今,相关药物市场份额还有“几分蛋糕”?

 

近日,先声药业(02096.HK)宣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就抗新型冠状病毒新药开发达成项目合作。候选分子具有成为新一代口服新冠特效药的潜力,对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多种新冠变异毒株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据悉,1995年成立的先声药业,在美股退市后,于2020年10月27日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发行价13.7港元,上市当日即破发,跌幅19.85%,在市值被低估的背景下,近年来先声药业加快从传统药转型,已经引进多款First-in-class或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而此次传出研发新冠口服特效药的消息后,先声药业当日股价大涨14.45%。火爆之余也抛出疑问:突然闯入新冠药物赛道,在吸引外界关注的同时,其估值又能否被拯救?

对标辉瑞“神药”Paxlovid

自疫情以来,全球已有数亿人染病。在疫苗范围和效力有限变异毒株此起彼伏的当下,“特效药”是全世界期盼已久的曙光。作为业内头部企业,11月5日,辉瑞公布新冠口服药 Paxlovid的2/3期临床试验结果,引起轰动。

 

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Paxlovid将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89%。在Paxlovid组,0.8%(3/389)的患者在28天内需要住院,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为7.0%(27/385)。而且,在对照组中有7名患者不幸去世,而Paxlovid组这一数值为0。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先声药业与上海药物所合作开发的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SIM0417,其作用机制与辉瑞能降低死亡率89%的特效药Paxlovid相同,即通过抑制被称为“病毒生命咽喉”的3CL蛋白酶,使病毒难以复制和繁殖,且都为小分子口服剂型,方便给药。

 

《每日财报》关注到,SIM0417目前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上显示了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由于该蛋白酶的高度保守性,SIM0417对多种新冠变异株包括高传染性的德尔塔株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根据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协议安排,先声药业将获得抗冠状病毒候选新药SIM0417系列在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先声药业将利用多年临床开发成功经验,在政策的扶持下,若能在短时间内开发成功,则将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新冠特效药,在为国民提供低价药的同时,市场价值也不可估量。

市场空间不太大

面对反复的疫情,新冠疫苗和抗新冠病毒药物市场早已成为一块令各大药企垂涎的香饽饽。

 

近日,多家药企相继宣布第三季度财报,按销售额排榜,新冠疫苗及相关治疗药物多款进入前10榜单。辉瑞的BNT162b2前三季度销售额为242.77亿美元,预计全年销售额为360亿美元;莫德纳的mRNA-1273前三季度销售额107亿美元,预计全年150-180亿美元;再生元的中和抗体REGN-CoV前三季度销售额达47亿美元,预计全年销售额70亿美元。

 

与此同时,更多的玩家正在入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临床在研的抗新冠药物有381个,其中上市申请4个、临床三期108个、临床二期180个、临床一期75个。

 

当前,新冠治疗药物主要有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广谱抗病毒药三类。像辉瑞的 Paxlovid和先声药业的SIM0417都属于小分子口服药。较于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有很多优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辉瑞发布Paxlovid临床试验数据的前一天,11月4日,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在英国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正式获批上市的小分子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

 

根据默沙东公布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显示,Molnupiravir治疗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7.3%,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其将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约50%。死亡率方面,治疗组没有死亡,对照组有8例死亡。

 

国内方面,今年3月,开拓药业宣布在巴西进行的普克鲁胺治疗重症新冠患者的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普克鲁胺可将重症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92%,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9天。受此影响,开拓药业的股价一度从18港元/股上涨到最高89港元/股。

 

除了上述产品,受关注的小分子口服药还有来自日本盐野义的S217622、RedHill的RHB-107、君实生物的VV116、美国Enanta的EDP-235等。

 

由此可见,疫情的反复让新冠口服特效药受到资本市场的特别青睐。与此同时,各大技术路线的新冠特效药都已布满竞争对手,所以也可以说,先声药业此时才杀入这一赛道,待到药物成功研发上市,市场空间或所剩无几。

 

靠创新药翻盘?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8日是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的日子,而反垄断的“第一刀”就砍向了原料药。当天,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下称《指南》),以加强原料药领域反垄断监管,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

 

《指南》出台的背后,是医药行业领域中的原料药垄断行为屡禁不止。今年以来,据《每日财报》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家药企因实施原料药垄断行为而受到处罚。

 

其中就包括在今年1月先声药业因滥用在中国巴曲酶浓缩液原料药销售市场的支配地位,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罚款1.007亿元,这也是今年原料药领域收到的首张反垄断罚单。

 

或是出于对这方面的担忧因素,先声药业在创新药方面寻求破局,其创新药的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上升,2018年、2019年及2020年该比例分别为25.5%、32.9%和45.1%。

 

不断提高创新药物的销售占比也成为了先声药业的核心策略。虽然创新药收入比重不断增加,但先声药业在转型路上走得还是不够顺利。

 

其2020年业绩录得较大幅度下滑,全年总营收45.9亿元,同比下降10.5%;净利润6.64亿元,下降33.8%。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诸多传统药企创新转型碰到的老问题,创新药研发周期较长,导致后续产品青黄不接,已上市产品又增长乏力造成。到目前为止,其相关产品还在落地进行中,但表现仍存不确定性。

 

从市场表现来看,先声药业股价自前期最低点6.45港元至今,上涨超过45%,但仍未超过发行价。

 

客观而言,较长和较短时间范围内来看,研发新冠口服特效药可能都无法为先声药业业绩带来多大贡献,但随着其创新药方面的转型,反而还有一定的成长性可言,但也不能忽视这阶段所需要的落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