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微众银行·We研究“2021年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未来,We研究将持续以更多深入的调研发现,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壮大做出更大贡献。

文/每日财报 程意

12月22日,微众银行·We研究举办的2021年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成果发布会直播正式在新浪财经APP上线,并且进行了《2021年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

这是微众银行·We研究连续第五年对外发布《银行用户行为大调研报告》,其旨在通过对用户金融行为的连续性追踪与交叉性分析,了解用户在金融行为中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梳理用户在各类银行渠道的体验情况,帮助银行业洞察用户需求并把握市场机会点。

据悉,今年的调研项目从4月份正式启动到完成《报告》并发布,共历时7个月,期间共开展了84场深访及座谈会,回收问卷16950份。《报告》分为大众篇和小微篇,大众篇主要勾勒2021年大众用户关于“存、花、贷、保”四个方面的金融行为,小微篇则呈现针对个体户、小微企业主的专题研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此次发布会现场,微众银行·We研究发起人徐源宏出席并致辞,微众银行·We研究负责人孙雯和微众银行个体工商金融总经理宋柏峰先后进行了大众篇解读、小微篇个体户的部分分享。最后,发布会现场连线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甘犁教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蔡禹,以及微众银行企业市场及创新业务部销售团队负责人黄郑川三人,分别从宏观、政策和企业行为等方面,探讨了小微经济体的现状与发展。

​洞悉大众需求:“存、花、贷、保”行为多元演变

明确金融科技战略,解码数字化转型之路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金融意识的增强,大众对于投资理财、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与服务熟悉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逐步改变了大众使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方式,用户仅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造作完成。基于如此大环境,《报告》大众篇重点介绍了大众用户“存、花、贷、保”金融行为的变化趋势。
在“存”方面,今年“看好”投资理财形势的用户占比为49.7%,是“看空”投资理财形势用户的两倍,用户的市场参与度攀升至84.2%,同比2019年增长30.7个百分点。在理财产品的选取上,基金产品成功“出圈”,成为用户们的首选,其次就是随存随取类理财产品。而且,用户普遍通过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这三大渠道进行投资理财。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众对养老关注度较高,除了安全稳健的财务规划外,更期待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花”方面,大众们整体消费积极性回归常态,适度消费成为主流。在消费产品的选择上,有近85.9%的用户表示愿意购买并使用国货。这一方面得益于国货产品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受到家国情怀的驱动,像今年“新疆棉”“鸿星尔克捐款”等社会事件。另外,数字人民币也在加速走进大众生活,试点地区用户的使用呈现“三高一低”特征,即高知晓度、低了解度、高满意度、高使用意愿。

在“贷”方面,我国整体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个人信用贷款产品成为用户日常消费、资金周转的常规性金融服务的同时,用户的借贷行为更趋于理性,高频借贷用户占比有所下降。在借贷渠道上,互联网平台信用贷款较受青睐,调研群体中有近47.4%的用户使用过该平台借贷。

在“保”方面,聚焦健康险专题研究,现在购买健康险的用户集中在中高线城市,且用户群体大多为18-29岁的年轻人。所以健康险的高潜用户也更加年轻,18-29岁用户占比达46.8%,城市分布更下沉,二线以下城市占比47.6%。在购险计划中,体现了较强的家庭属性,18-29岁用户主要考虑为父母购险,30-39岁用户主要考虑为子女购险。

走近个体经营:小额高频贷款占比偏多

明确金融科技战略,解码数字化转型之路
后疫情时代,使得部分企业、商场、店铺等被迫暂停营业,受创伤的主体自然不乏个体户的身影。随着总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个体户的经营也逐步恢复见好,但局部地区仍间歇受到影响。为赚取收入弥补亏损,2021年个体户平均每天工作时长提升至12.8小时。
调研数据显示,近八成的个体户店铺从业人员在3人以下,且包含老板本人,反映出我国大部分个体户都是小本经营,店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所以有近51.6%的个体户从未进行过理财投资,而是更偏向于将盈利转化为实物资产。

在2021年,虽有56.6%的个体户月均利润在1万元以上,且其中有26.9%的个体户月均利润超过2万元,但与2019年个体户月均利润相比规模大幅缩减,说明受新冠疫情影响个体户的收入明显下降。

此外,由于进货、扩大规模、店铺租金等经营问题,近七成的个体户出现过资金周转问题。个体户在贷款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利率的高低,期望以最低的利率、最低的成本融资,其次考虑的是操作的便捷性、放款的速度等。且随着80、90后个体户规模的增长,他们愈发注重服务体验,更偏好综合财务成本低、随借随还、操作便捷的个体经营贷产品。

在2021年,个体户贷款有以下特点:平均贷款总额为10.7万元、平均贷款2.4次,88.4%的个体户一年内贷款次数在1-3次。另外,有88.2%的个体户未来愿意通过线上申请贷款,这就需要各机构完善并丰富线上贷款,以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解读小微企业:大咖共话小微纾困计划

明确金融科技战略,解码数字化转型之路
《报告》除了探讨个体户的发展现状外,还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发现部分小微企业主出于经营成本考虑,倾向于采用灵活的用工模式,所以其从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有近6成小微企业员工数在10人以下。
整体来看,小微企业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下的占比38.3%,年营业额100-1000万元之间占比46.9%,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相对较低。随着企业的运营发展,年营业额也随之增加。1年及以内的初创型企业年营业额多为50万以内,占比61.5%;1-3年内的企业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占比有明显提升;经营年限超过10年的稳定型企业,年营业额多为1000万以上,占比达28.3%。

但融资问题是一直以来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这种问题更加突出。在2021年,有88.9%的小微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较2019年的78.5%增长了10.4%。

在发布会上,黄郑川也谈到,在融资需求方面,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资金结算和贷款上,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使用呈现小额高频特点。小额体现在一年单次贷款平均金额为36万元左右,高频体现在过去一年的生意经营过程中,小微企业平均借贷次数为2.8次,近5成的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为半年到一年之间。利率合理、额度充分、办理简单是小微企业办理贷款时最主要关注的三个因素。

西南财大的甘犁教授则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未来如何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出发,建议政府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分”体系,根据社会责任分和信用分的结合,引导商业银行更多关注绿色、环保等行业的小微企业。

为继续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普惠金融红利持续释放,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社保补贴、技术扶持等利好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银行作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重要主体,要积极落实国家支持小微经济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继续减费让利,让更多用户享受政策优惠,同时注意防控风险,实现银企共赢。未来,We研究也将持续以更多深入的调研发现,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壮大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