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水滴,“稳”字当头。

文/每日财报 栗嘉

作为国内最大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分销平台,水滴公司的上市并没有赶上好时候。既没能分享到此前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红利,又因中美摩擦牵连股价持续新低。

当然,二级市场的表现还是自身原因占主要。去年,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水滴,仍存在倚仗“以增长换营收”的互联网打法,这使其不得不面临亏损扩大的现实挑战。

3月23日,水滴公司(WDH.US)发布2021年Q4财报,全年业绩也随之出炉。数据显示,第四季度营收6.039亿元同比下降27.3%;净亏损7120万元,同比减少85.1%;调整后净利润为590万元。

2021年全年营收32.059亿元,同比增长5.9%;净亏损15.741亿元,同比大增137.1%,调整后净亏损12.209亿元,同比扩大330.89%;2021年,水滴保全年产生的首年保费达163.63亿元,同比增长13.4%。

可见,水滴公司只有去年四季度是盈利的,全年仍是亏损,因为其此前每年也都是报亏。而对于四季度的突然盈利颇受外界关注,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眼下,水滴公司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控费或难掩“造血”缺失

不得不说,水滴“亏久了”突然来一次季度性利润增长还真算稀奇。

2021年第四季度,归属于水滴公司的净利润为590万元人民币,而2020年同期净亏损为1.914亿元人民币,202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4.536亿元。可见,不论是同比、环比均是大幅扭亏为盈;营收方面,水滴公司2021年Q4营收约为6.04亿元,2020年同期约为8.3亿元,同比下降27%。

要兼顾看到的是,其Q4运营成本和支出为6.78亿元,同比下降38%,这直接导致营业亏损收窄至7393.7万元,而此数值在2020年为2.73亿元。由此可见,水滴去年的盈利能力离不开控制相关费用和减少运营支出。

对于费用缩减,水滴公司表示,“在上市之前,水滴的经营策略是‘追增长’,希望通过大规模营销方式快速扩张做大规模。但在经济形势的变化下,投资者们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质量,这促使水滴开始重新思考、调整自己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所以根据市场变化,水滴制定了全方位的成本控制计划和更为严格的费用预算。”

值得注意的是,水滴公司的费用缩减除了带来利润的改善,也促进了公司内部经营模式向更优方向发展,亦会持续增加现金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余额增加到27.871亿元,比2021年第三季度末增加了1.76亿元。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只是依靠缩减费用来提高利润增长,显然是不能长久的。毕竟,作为上市企业,一个重要的考量点在于自身是否拥有持续的“造血”能力,而水滴公司似乎还有待培育。

模式转型也遇阻

早在2016年,刚成立的水滴公司就率先推出水滴互助和水滴筹产品,这种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的形式,在当时医疗保险普及度还不高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此模式的“烧钱能力”不可小觑,其在2018-2020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85亿元、10.56亿元、21.31亿元,其中2020年营销费用的营收占比已经高达为70.4%。

更需要看到的是,这种以流量获客为最终目的的“粗暴”打法,在推高获客成本的同时,一样会再反馈到用户身上,继而形成恶性循环。据水滴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其保险的流量有46.5%为自有流量,到2019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到2020年占比仅仅为13%。

或正是由于水滴公司意识到了此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其也在试图转型为一家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但是,随着国家频频下场加大力度监管,致使赛道困难陡增,负面消息不断。

像在2021年11月9日,银保监会披露的一则信息显示,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按“首月0元”“首月3元”收取保费,共计被罚120万元。

不仅如此,打开黑猫投诉也可以看到,关于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的负面评价一直居高不下。比如引诱老人投保、虚假宣传等。

事实上,不光是水滴,处于该赛道的慧择、元保等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也面临同样的监管问题。之后在2021年10月22日,银保监会为了治理其中的乱象,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对此行业进行收紧。

路漫漫其修远兮

除了向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转型之外,水滴公司还在有意加大对科技和医疗领域的布局。此背景下,2021年水滴的研发费用增加了55.24%,达到3.79亿元,增速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其CEO沈鹏表示,过去水滴对科技的应用主要聚焦提高获客效率,在其他模块投入并不多。但是从去年8、9月开始,水滴在AI技术和医疗技术上加大了投入,目前已经沉淀了三个主要的技术平台,分别是智能营销、数字员工和医疗知识图谱。

其中,智能营销平台基于水滴沉淀的海量用户和各种数据,在一些核心业务场景,提高了20%—40%的运营效率;数字员工平台则打造拟人化的员工,被应用于续保等业务环节,推动水滴的续保率提高了10%—20%;医疗知识图谱平台主要应用于智能理赔和智能核保,可以实现资料审核、风险识别等环节的自动化。

不可否认的是,水滴去年四季度业绩表现除了成本控制的影响外,也离不开对服务和技术的持续发力。但根源貌似是对互联网公司“以高增长换取高营收”传统打法的“释怀”,不再执拗地追求。

当然,“释怀”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分析大的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增长理念之下企业选择稳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不论是互联网大厂的裁员还是高负债行业的暴雷,都说明了过去传统以高增长掩盖一切的模式已经式微,而以稳健发展为代表的新发展理念日益成为主流。

所以外界也有观点认为,水滴正在发生大转变。但是对于保险企业属性而言,未来转型、增长的实现,还是要依赖于在获客及新业务挖掘方面的持续进步。但水滴目前还尚未成熟,由此也意味着,其走到真正稳定盈利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