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投资者而言,对于新项目或更多要看到的是可能产生的风险。

文/每日财报 何嫱

提及君正集团,大家可能比较生疏,但是提及其背后实控人杜江涛和天弘基金,就广为人知了。可以说,酷爱投资的杜江涛最成功的金融投资可能就要数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了,他的个人财富和君正集团彼时的股价曾紧随蚂蚁集团上市及被延期的消息,坐了一趟急速过山车。

君正集团(601216.SH)当时是天弘基金的第三大股东,在蚂蚁集团上市消息发布后,尽管其属于一家能源化工企业,但却并不影响市值猛增,一度冲破了8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蚂蚁概念“妖股”。但随着蚂蚁集团上市告吹,其市值也急转直下。

君正集团2003年成立,创建于内蒙古乌海市。公司业务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和化工物流两大板块,这也是公司成长起来的根本业务。4月8日,君正集团在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工业园区建设的总计207亿元的绿色环保循环产业一期项目正式开工。这意味着,君正集团正式迈开了从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到绿色新材料产业的关键一步。

去年5月,君正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君正化工为投资主体,总计207亿元在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工业园区建设PBAT/PBS/PBT/PTMEG绿色环保循环产业一期项目。公告显示,项目建设周期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64亿元,利润总额约35亿元。

毫无疑问,这一次又是杜江涛投资的“新操作”。背景则是随着国内多地“禁塑令”的陆续落地实施,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日渐受到各界关注及青睐。但值得思考的是,君正集团何以支撑这207亿元的项目投入?此外,可降解塑料也不是新生概念,行业内已经形成一定的博弈水平,“预计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64亿元,利润总额约35亿元”又能否落地呢?

资源型公司爱“跨界”

在A股市场,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不在少数,杜江涛就是其中之一,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君正集团和博晖创新。一直以来,杜江涛十分擅长投资运作,近年来更是开始涉足特色频谱、疫苗医药等多个投资领域。

比如,2020年君正集团在疫情初期抛出“生物疫苗”概念,公司2月份公告,其全资控股公司拉萨盛泰拟以11.22亿元认购大安制药新增注册资本3.57亿元,占大安制药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31.17%。

而大安制药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能够生产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等多种血液制品。受此消息影响,君正集团股价一度大涨。

同年7月份开始,因属天弘基金的第三大股东,又赶上了蚂蚁集团上市风口概念,13个交易日收获11个涨停板,虽然此事“不了了之”,但是又赶上了“顺周期”概念中的PVC龙头股,君正集团可谓风头一时无量。

君正集团眼花缭乱的投资背后,原本是一家生产氯碱的化工企业,公司已经构建“煤-电-特色冶金”和“煤-电-氯碱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主要产品为聚氯乙烯、烧碱、硅铁、水泥熟料等。其中,聚氯乙烯(PVC)占据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

君正集团所在地乌海市周边煤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易开采,这使得公司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原材料和能源。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要产品PVC产能在国内可以排到行业前五,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

此外,君正集团硅铁产量在国内硅铁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二,拥有硅铁年产能为30万吨,君正集团的硅铁产品在金属镁行业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已成为金属镁业界的免检产品。

还要知道,氯碱化工产品的下游需求行业多为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毛利率也存在着小幅的波动。

总之,综合分析来看,君正集团的氯碱业务,是一个颇为赚钱的生意。据《每日财报》统计,2012-2021年期间,君正集团实现了超过20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收入,而这也是杜江涛各种跨界操作的“造血来源”。

偿债压力增大

不可否认,君正集团在过去的造血能力可谓强大,但尽管如此,也或很难经得起杜江涛的投资“手笔”。这一点,从君正集团的账面上就能看出。

《每日财报》发现,从2017年开始,君正集团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就进入了紧张的状态。截至2020年三季度,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只有0.61、0.58。

分阶段来看,截至2019年末,上市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只有18.83亿元,而单短期有息负债就有18.83亿元了,另外还有44.41亿元长期有息负债;2020年一季度,君正集团流动负债高达156亿元。事实上,集团流动负债和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以后几年都是呈现逐年增加态势。

而自2021年5月抛出207亿的可降解塑料项目以后,更让人比较不解的是,君正集团2020年营收也才148亿元,净利润为48.15亿元。

根据公司资产负债表,截至2020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7.04%,总资产为336.80亿元,货币资金为43.63亿元,2020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77亿元。显然,面对如此巨额投资,仅靠自有资金恐怕捉襟见肘。

对此,君正集团也坦言,本次项目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自有资金、金融机构借款等。同时,由于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可能会对公司资金流动性造成一定影响,财务费用和偿债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但是,截止到目前君正集团都没有对这207亿元的具体来源等细节进行公开。

新项目细节“模棱两可”

君正集团认为,可降解塑料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依托现有循环经济产业链积累的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立足于可降解材料领域,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现有产业链条的综合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逐步建立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的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从行业情况看,受政策利好,可降解塑料目前的确处于投资风口。然而,这项巨额投资到底能对君正集团产生怎样的影响,还真不好说。

《每日财报》疑惑的是,君正集团所谓的“降解塑料新项目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现有产业链条的综合竞争优势”,而公司原本主要产品为聚氯乙烯、烧碱、硅铁、水泥熟料等,将原有产品如何才能延伸生产可降解塑料,这个具体的步骤和细节君正集团并未公告。

此外,可降解塑料行业风口已有数年,2021年国内企业更是开启大规模的产能扩张。据统计,国内已有近800万吨的PBAT项目产能规划。仅在2021-2022年,预计将有华峰集团、万华化学等十余个项目超200万吨PBAT产能释放。

那么,如此一来,君正集团的竞争壁垒在何处?继而,“预计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64亿元,利润总额约35亿元”的数据,又是从何而来?对此,《每日财报》也未能查到相关信息。

前几天,君正集团公布了2022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8.78亿元,同比下降达20.51%。这也使得外界更加质疑其207亿元的资金承担能力。

总而言之,杜江涛的投资能力从过往来看是比较值得肯定的,且风格非常激进,但是相对而言从涉及项目属性来看更具备“追风口”的气质,这就免不了有通过二级市场“收割”的疑虑。而对于眼下降解塑料项目的操作,就投资者而言,或更多要看到的是其可能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