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已形成独有的增长逻辑,讲出了专属于“拼”的故事。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逆旅行人

商务部5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0万家外贸企业正在努力将出口商品转为国内销售。在大趋势下,谁能够成功帮助这些企业对接国内大市场,完成内循环转型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幸运儿。

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商企业,拼多多积极响应,先后推出了抗疫助农、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等系列举措,并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中国20多个制造业主产区开启深化合作。

其间,平台不断加大以“百亿补贴”为代表的用户投资力度,使得以“拼”为核心的新消费业态,正由中国消费市场传导至供给侧,推动包括农产品分销、品牌建设等传统模式发生颠覆式变革,让平价高质的商品,成为内需消费的主流。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持续高速增长。11月12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拼多多营收超过142亿元,同比增长8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4.664亿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增速不减顺利扭亏,内需强劲促良性循环

成立五年、上市两年半以来,拼多多被人诟病、质疑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像“靠补贴拉增长,用亏损抢份额”、“拼多多终会破产”、“拼多多无法盈利”、“拼多多已成拼夕夕”等这样的言论不胜枚举。

不过,随着三季度拼多多的首次盈利,隔夜美股的大涨已经给出了市场答案。资料显示,三季度财报发布后,超市场普遍预期的拼多多,受财报利好刺激,隔夜美股大涨逾20%,报134.21美元,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拼多多三季度营业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长89%,远超市场预期的122.05亿元,Non-GAAP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4.66亿元,远高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6.6亿元。

自2017年开始,我国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增长已处于下滑状态,互联网红利进入瓶颈期。在此背景下,拼多多的高速增长,实则不易。作为后起之秀,拼多多自成立起就避开巨头纷争,深耕下沉市场,挖掘新增长点,如今成果斐然。

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消费者也正在进入转型期,虽然消费愈加理性,但需求依然强劲,只不过更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拼多多将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需求汇聚到了一起,并认真服务这部分需求,其电商平台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在价格方面展现了满满诚意,从用户角度出发,千方百计为用户省钱,在“百亿补贴”这件事情上,拼多多不仅认真坚持且落到实处。一切优惠都将以最简单的方式面向用户,消费者不用做满减计算题,看到的即是最优价。

以最近的双11为例,区别于其他平台越发复杂的折扣玩法——养猫、盖楼、跨店铺叠加等让消费者目不暇接。拼多多的做法是让观众做选择题,需要抉择的只有消费与否。

曾经的拼多多背负着不少“低价低质”的标签,而现在其早已转化为“低价高质”,甚至被网友戏称为“拼爹爹”、“大型真香现场”。

目前,从快消品、日用品到手机、家电、美妆产品,拼多多的热销品类的天枰已出现倾斜,互联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已转移至拼多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iPhone系列手机、SK-II神仙水、雅诗兰黛小棕瓶、戴森吹风机等热门产品长期位居拼多多“百亿补贴”热销和推荐排行榜前列。

就目前来看,在强劲的内需之下,以“百亿补贴”为主,满足消费者性价比需求的战略已构筑了拼多多成长的良性循环,不论是财务数据表现还是用户认可,拼多多已形成独有的增长逻辑,讲出了专属于“拼”的故事。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新业态

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 以一例说明。

我们注意到,三季度,拼多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多多买菜”,就是响应“双循环”的产物。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的市场被进一步激活,而多地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出现疫情的现状,显示了传统农产品批发模式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进一步倒逼农产品流通环节继续简化,在这一趋势下,能将供给端与需求端直连的平台价值重大。

而崛起于下沉市场的拼多多早已在这方面沉淀了自身壁垒,通过拼购、社交裂变等创新的产品设计,及百亿补贴等运营方式,拼多多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打破圈层的流量渗透,缩短了农产品的交易链条,帮助许多农户实现了农产品与用户间的直达。

在供给端,拼多多也通过建立多多大学等方式,以专业知识培训赋能新农人,改造供应侧。

此前,拼多多CEO陈磊先后主导包括分布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体系的研发。依托商品流模式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体系,以个体种植户、中小型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一二产业的中坚力量,得以有效解决缺乏消费场景、缺乏流量的核心问题,真正享受数字化的成果。

在该体系中,每一款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能精准匹配天南海北的目标用户;每一款定制化产品,都能精准反映不同群体的深层次需求,并帮助本土制造企业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大幅提升了农业、制造业的生产与流通效率。

陈磊出任CEO后,进一步加大对于新电商生态体系尤其是农产品价值链的战略投资。拼多多上线了包括“多多买菜”在内的创新业务,以推动农业从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革新,并深入满足中国家庭的日常所需。

可以推测,拼多多接下来围绕农产品供应和物流的建设还会加大,这不仅意味着投入变“重”,也意味着拼多多的业务会“变重”。

从更为长远的时间线来看,由于生鲜是购买频率非常高的品类,拼多多发力农产品还会提升用户粘性、活跃度和消费水平,进而继续激发平台的发展潜力。

在拼多多死磕农产品背后,实际是对交易需求的底层理解做出的战略决策。据三季度财报,受益于农产品需求扩大,三季度,拼多多的用户访问频率、访问品类数量、日均使用时长均有所提高,平台日订单量峰值近期突破1亿单大关。

手握7亿用户,内循环转型主阵地的“养成记”

拼多多为何能在疫情黑天鹅的环境下,如此快速增长?这和今年5月中央提出的“内循环”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已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而内需更是增长的主动力来源。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与经济不确定性并存的背景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能够在巨大困难中实现“由负转正”,诸多统计数据已经充分证明,最大的动力源还是来自于内需市场。

而这也正是拼多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内循环的推动,很多外贸企业都在转型做国内市场,而新电商平台的一些创新模式正好在为这些外贸企业,转型做国内市场、打造消费者品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少外贸企业代表表示,在与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合作后,国内订单猛增,并且公司成本还有所下降。而拼多多,由于满足了中国产业带转型、出口转内销的时代需求,迎来了一大批新企业的入驻,为其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石。

从财报来看,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平台,拥有7亿中国全域互联网用户,尤其发掘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的直过人群,包括年轻人、下沉市场用户等等,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内需市场的最大增量,这是过去传统大品牌、国际品牌所没有服务到的一群人。

据北师大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在三大电商平台中,拼多多的年轻人比例是最高的,其中95后用户比例达32%,这也意味着,有大量95后是通过拼多多打开了自己的网购大门。

其次,拼多多的模式优势,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社交拼团模式的本质是通过需求侧来改变供给侧,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制造企业快速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改革产品的设计生产体系。

从营商环境看,拼多多坚持零佣金政策,且坚持社交+算法的流量分配模型,摒弃了传统电商的竞价排名模式,因而,对于缺乏品牌营销资本的制造企业来说,拼多多提供了一个更公平的营商赛道,他们的生产制造优势更容易凸显出来。

内循环帮助拼多多快速发展,而拼多多也成为了企业完成内循环转型的主要阵地。拼多多的增长不是奇迹,而是中国产业带集体转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