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面的困难和挑战,B面的新生和增长,均能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郜融莲

英国经济学家安东尼·道顿曾说过:“对经济学和对任何一种事物一样,都要冷静地看到其两面性。”

2020年已进入最后倒计时,回望这一年,颇有一些魔幻色彩。疫情之下,多个行业受到影响,直播带货却火得一塌糊涂;线下教育机构叫苦连连,甚至破产,线上教育却迎来爆发……

疫情之下,不管是哪一家公司,都会面临发展的AB面,A面是困难和挑战,B面是新生和增长。在B面中,比起疫情下催生的新兴商业模式,我们更好奇于老牌企业的内生转型。

它们为何能突破困境,又凭什么能持续实现发展?这或许能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引导。这里,我们以平安集团为例,它既不是传统的金融企业,也不是风口上的互联网代表,传统金融基因加上日渐显性的科技基因或许更能代表更多民营企业。

转型行至深处,A面下的增长蓄力

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平安,历经30余年的发展,依然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中国和中国企业的鲜明性格:开放和创新。

在金融业务方面,平安集团更是有不破不立的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对于平安集团来说,寿险改革是其未来高增长的内驱力。

我们看到,近年来,传统寿险行业面临人口红利下降,消费者需求变化、客群迁移、业绩增速放缓等挑战,但要以如何破圈还是存在不小的挑战。对此,马明哲曾对媒体说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公司内部在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及渠道建设等方向上也亟待调整升级,中国平安必须进行全面的寿险改革。”

2018年平安集团的寿险改革萌芽,2019年启动。改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渠道、产品以及数字化。回看2020年,平安寿险改革加速推进,贯彻“渠道+产品”双轮驱动策略,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增长平台。整体来看,这一年,平安寿险15个改革项目陆续展开试点,并陆续进入实施阶段。

在渠道方面,平安人寿升级了“基本法”,这是个险寿险人员的核心管理办法。平安寿险“新基本法”的“新”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重新分类、外勤代理人分成以及加大长期投入,以此支持代理人队伍从“规模”向“规模+质量”转型,为平安寿险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品方面,马明哲曾在平安集团2020年中报的董事长寄语中表示,寿险改革要提升产品策略的前瞻性,打破“一款产品打天下”的传统寿险营销做法,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构成“寿险+”产品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迎合日趋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平安寿险构建“产品+服务”体系,推出“重疾+健康”管理服务,借此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譬如,中国平安在推出爆款产品“平安福”之后,又加大不同类型保障型产品的推出,诸如2018年中推出了双分、2019年推出的福上福、大小福星、今年疫情期间上新了守护百分百等众多多元化产品。

在经营赋能方面,数据化经营是中国平安非常大的核心竞争力。具体为客户赋能、代理人赋能两个大方面,客户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分析保障缺口,获得定制化方案;代理人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获得学习、销售、提升等全方位支持工具。譬如升级AskBob人工智能支持工具,丰富营销场景,赋能代理人;聚焦数据化经营,构建先知、先觉、先行的“总部大脑”和数字化营业部管理平台等。

平安寿险数字化改革方向归结一句话,即为品牌向上、模式向新、产品向优,基础向实、队伍向来。

平安的转型不止于寿险,产险和银行大业务模块也是转型的先行者。

2020年,平安产险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驱动,启动全面数据化转型,打造“数据+平台”智慧经营模式,敏捷洞察客户需求变化,为客户提供围绕销售、理赔、客服、运营、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极致服务体验,实现差异化发展。

凭借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成效,平安产险收获用户、行业的广泛认可,旗下平安好车主APP突破1.24亿注册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累计绑定车辆用户突破8600万,成为全国车主首选车服务平台。

转型对于平安银行而言,也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早在2016年,平安银行就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发展目标,确定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方针,自此拉开了转型的大幕。4年后的今天,平安银行早已将“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的零售“四化”新策略贯穿于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业务板块,在银行业抢滩零售市场的混战中脱颖而出。

在改革持续落地,疫情影响缓解的综合作用下,2021年平安集团有望迎来业绩向上的拐点,从而获得高增长。

科技赋能,成就B面平安

纵观历史,平安集团由最开始的产险业务起家到后来的全金融布局成为如今超过万亿的全球综合金融巨头靠着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如今的中国平安正在迈向它的第四个十年,中国平安推进的“金融+科技+生态”战略布局正在逐步实现它的威力。

上面,我们也提到,中国平安在金融业务方面在数字化改革的成果。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平安依靠科技赋能,在数字城市、医疗生态圈战略等方面也为公司带来非常亮眼的业绩增长。

在新基建这一国家战略性方针下,中国平安以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平安自2017年开始布局智慧城市战略。中国平安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与信号融合管控平台、环保一体化平台、智慧招商平台等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优政的目标,并以此为切入口,赋能企业及个人,将智慧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个角落。

2020年,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两项智慧城市建设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平安专利申请量均位列全球第三。同时,截至2020年,中国平安已累计在国内144个城市和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落地推广智慧政务、生活、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2020年中国平安全面推动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布局。中国平安医疗板块聚焦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在科技驱动、数据赋能、医疗生态、保险经纪、金融服务五大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系统+服务+运营”的智慧医保一体化平台。比如,平安大健康生态圈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平安智慧医疗等板块形成联动效应,全方位提升健康服务质量,构建中国平安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

不忘初心,责任与担当

AB面齐头并进的同时,平安集团一直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不仅通过自身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还不断探寻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

国家领导人强调,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中国平安始终贯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精神,通过旗下保险、银行和金融科技等板块,累计投入5万亿元,全面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如何为小微企业纾困是中国平安一直关注的问题,本着一切为服务小微,微小微负责的原则,依托金融科技,中国平安通过贷款、股权、资管计划等为数十万中小微企业及千万金融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平安集团不仅积极自救,还通过金融、科技、公益三个方向为全国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做出贡献。

平安集团全集团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客户及一线医疗机构提供逾180亿资金支持,全集团累计捐资捐物逾1.8亿元。
平安产险、养老险等为800万名疾控医护人员、15000名一线工作人员无偿提供专属保险及救助支持,总保额逾13.5万亿。
平安银行第一时间提供延期还款、减免利息、征信保护、增信授信等服务,为抗疫机构及小微企业投放上百亿信贷,全力支持“六稳”和“六保”工作,助力经济复苏。

平安好医生率先推出抗疫24小时线上义诊。平安医保科技派遣移动CT影像车驰援武汉,通过远程线上阅片辅助诊断,并成为第一批入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定点机构。

平安智慧城市为国家相关部委、多地政府提供疫情预测、复工复产等科技平台,疫情预测单日准确率高达98%以上。
脱贫,一直是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平安集团始终在探索扶贫的创新模式,并给出了“平安答案”。

紧扣“精准”二字,平安集团不断创新扶贫理念、扶贫机制,并于2018年,平安集团正式启动总公益投入为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聚焦产业、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贫问题。

截至目前,“三村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市地区落地,累计发放扶贫资金298.3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02万人,惠及73万贫困人口。

同时,平安集团已援建、升级1228个乡村卫生所、1054所乡村学校,培训村医11843名、乡村教师14110名,体检义诊覆盖11万余人,受益学生达30万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递交上了一份亮眼的平安“答卷”。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A面的困难和挑战,B面的新生和增长,均能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疫情之下平安集团持续深化改革,以科技为引擎,服务小微、普惠金融,同时不忘初心,积极为社会创造价值,展现出了优秀企业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