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矩阵 联系我们
相比重返双位数增长,我们更应关注北京农商银行质效的提升
时间:2025-04-30 阅读量:9703 编辑:仲宇

农商银行.jpg

整体上不盲目追求规模增长,注重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文/每日财报 仲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亦是北京农商银行迈开深化改革步伐的关键之年。日前,北京农商银行召开2025年创新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刻把握“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初步拟定了第一批共计96项的创新计划。

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24年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中强调:银行业想要实现逆周期增长,一方面是精选细分市场、发挥规模效应、找准战略定位,另一方面有强大的执行力(以服务客户、打造特色、形成专业)——这,恰好成为北京农商银行的一个注脚。

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在利息、非息业务双轮驱动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9%,为近五年来首次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总额、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不良率下降0.13个百分点至0.96%;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至超300%,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行业调整周期如同一场大考,显然,北京农商银行围绕着五篇金融大文章,以创新思维寻得了破局之策。在利差收缩的行业背景下、在国有大行下沉挤出效应的不利环境中,北京农商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多元化业务增长空间等举措,不仅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还同时提升了业绩质量和经营效率。

践行金融为民,助力实体经济

银行业,对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而扎根于首都逾70年的北京农商银行,则以全力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核心任务。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总资产、总负债分别来到1.27万亿元和1.1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1%和0.61%——资产增速高于负债增速,是北京农商银行践行金融为民,助力实体经济的直观像。

作为唯一获评“北京老字号”的金融机构,北京农商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持续增强民生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其带来坚实的发展源泉。

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吸收存款本金同比增长3.86%至8457.64亿元,对公、零售分别同比增长0.86%和5.91%;更重要的是,在定存化趋势的浪潮下,北京农商银行体现出高度的竞争力和强劲的成本管控能力:年内活期存款增幅为4.32%,高于定期存款的3.48%,2024年存款端的利息成本仅同比增长1.23%。

负债端规模稳健增长,且结构调整下成本得到优化,让北京农商银行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从大类资产结构上看:2024年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总资产比重提升2.76个百分点至37.96%,金融投资方面则下降0.9个百分点——显著体现出,北京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力度将金融活水注入实体领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2024年末,北京农商银行“贷款及垫款”净额同比增长10.1%至4802.59亿元,贷存比提升3.16个百分点至55.65%。

对公方面:北京农商银行立足首都发展,以金融力量润泽实体经济,年末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7%至3927.96亿元,贷款(不含贴现)实现净增近700亿元,位列全市30余家中资银行第五、市管企业排名第一;围绕着五篇金融大文章,出台北京农商银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大工作方案,推出“专精特新”信用贷、订单贷等产品,建立首批科技金融专营化支行;截至2024年末,涉农、普惠小微、科创、绿色、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实现倍增。

零售方面:北京农商银行通过数字赋能服务升级,优化“凤凰e借”互联网自营贷款产品,推动安居贷、综合消费贷款等传统业务线上化,年末零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8.21%至606.36亿元。其中,为响应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北京农商银行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全年投放汽车更新贷款金额达38.74亿元、惠及3.36万车主;绿色智能家电个人贷款覆盖1144户家庭、金额达1.09亿元,助力零售贷款中的“消费贷”同比激增9.49倍至143.51亿元,也为自身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在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战略下,北京农商银行“贷款及垫款”业务带来142.58亿元的利息收入,同比稳增0.97%;助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0.32%至116.94亿元。

多元化布局,增长更为全面

北京农商银行在“利息业务”住了利差下行压力,实现了稳健增长;而更令人欢喜的,则是在多元化布局之下,“非利息”业务同比大幅增长75.02%至63.69亿元,不仅实现了“双轮驱动”的良好态势,还使得收入结构更加均衡,“非利息”业务占比同比提升11.47个百分点至35.26%。

众所周知,2024年保险行业“报行合一”新规出台后,银保渠道代理集体承压,但北京农商银行的代理业务收入仅下滑4.96%;而通过拓宽业务渠道,结算清算、理财业务分别同比大幅增长13.38%和43.44%,推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业务同比增长3.79%至10.04亿元;此外,“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在审慎投资下,分别同比增长79.4%和382.45%至40.15亿元和12.13亿元,让“非利息”业务大放光彩。

这背后,是北京农商银行多元化布局的成绩。

清算结算方面:北京农商银行与天津农商行、河北省联社达成新一轮京津冀深化合作战略,共同推出的“京津冀农银通”银行卡发行量超1000万张;在积极落实京津冀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优质企业名单互认方案下,2024年促成三地间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达200亿美元。

债券发行方面:北京农商银行通过创新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既为客户普及金融知识,又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购债体验;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国债承销量排名第七,居地方性银行首位,荣获“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优秀承办机构”,助力了储蓄国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双轮驱动”下,北京农商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9%至180.63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实现双位数增长;更重要的在于,强劲的“开源”能力让北京农商银行在谋篇布局上更有底气:全年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同比增长12.05%至66.93亿元,这些支出不仅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

例如,2024年12月,北京农商银行与嘉实基金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后者作为具有“全牌照”业务的综合性国际化资产管理集团,在公募基金、养老金管理等领域表现突出,而北京农商银行则深耕首都且为唯一一家获得北京老字号的金融机构,双方的合作基础广泛,发展前景广阔;除此之外,代销的理财产品中也增加了中银、中邮、南银和北银的产品,产品矩阵进一步得到完善。

尾声

总结来看,北京农商银行2024年的战略调整和取得的成就,为业界穿越周期的一个范本:整体上不盲目追求规模增长,注重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管控存款结构压缩成本,加大资产配置力度的同时积极响应政策)和质量提升,其不良率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至0.96%、并且将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至322.71%,两项数据均远优于行业均值。此外,通过积极发挥“老字号”的优势,与外部机构强强联合开拓业务增量场景,为长期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毕竟,摆脱单一的业务收入模式同样提升了抗周期波动能力。

不仅如此,在国有大行下沉的竞争背景下,北京农商银行与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在今年3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根同源”的三家银行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在各自定位的优势中相互协同,是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展望2025年,作为五年战略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农商银行将进一步迈开深化改革步伐。就在4月10日,北京农商银行召开新一轮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董事长关文杰先生在会上强调,战略绝非追求大而全的覆盖,而是有针对性地聚焦关键,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一经启动,必须全员、全流程、全方位达成,要完善战略承接体系,制定严谨周密的实现计划,避免战略束之高阁。可以看出,在这位新董事长的带领下,北京农商银行在2024年得到焕新成长,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也正在徐徐展开。



数智财眼会员周报【20250407-0413】

2025年4月7日-4月13日个人理财商业报告: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多维度市场洞察—— 基于国内财经、科技、教育及全球政治经济动态的深度解析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5年4月7日至13日国内财经、上市公司财报、科技、教育、汽车、消费、黄金珠宝、餐饮领域的核心动态,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从宏观政策、行业趋势、投资机会与风险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国际市场则面临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政策变动与市场波动风险。

目录

1.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向
◦ 1.1 国内政策: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科技金融支持
◦ 1.2 国际政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欧洲央行立场分歧
2. 行业深度分析
◦ 2.1 科技与教育:AI人才争夺加剧,教育科技融合加速
◦ 2.2 汽车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化,地方补贴加码
◦ 2.3 消费与黄金:清明消费回暖,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 2.4 餐饮与零售:外卖平台补贴战升级,消费分层显现
3. 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 3.1 福斯特(光伏胶膜):营收下滑但市占率稳固
◦ 3.2 公募基金调研:电子、电力设备成关注焦点
4. 国际政治经济风险与机会
◦ 4.1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欧盟电动车关税协议落地
◦ 4.2 地缘冲突与通胀压力推高黄金避险需求
5.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 5.1 资产配置建议:科技、黄金、消费三大主线
◦ 5.2 风险预警:政策变动、市场波动、外部冲击

正文

1.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1.1 国内政策:设备更新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完成294项国家标准修订,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装备推广。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1.75%,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地方政策加码:安徽省推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补贴(最高9.5万元/辆),江苏省发布光伏新政,取消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限制,推动储能配套。

消费刺激: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内销,京东、阿里等平台投入超2000亿元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清明假期带动消费4.47亿元。

1.2 国际政策:美联储降息预期与欧洲央行分歧

美联储政策转向:市场预期6月可能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但鹰派委员霍尔茨曼反对激进宽松,强调通胀风险。

欧洲央行立场分化:4月会议纪要显示,降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均为选项,市场预期4月17日可能降息25个基点,但鹰派与鸽派分歧显著。

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2. 行业深度分析

2.1 科技与教育:AI人才争夺与教育科技融合

AI产业布局加速:阿里国际启动“Bravo 102”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80%校招岗位为AI相关;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聚焦智能硬件与机器人。北京市发布政策,对AI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推动MaaS平台与行业模型落地。

教育科技化:成都明途科技推出全息舱设备,实现山区学生远程实验操作;景中动态数学研究院研发第三代网络画板,重构几何教学模式。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密集出台。

2.2 汽车与新能源:销量分化与地方补贴加码

新能源汽车市场:4月首周小鹏汽车以0.75万辆夺冠,理想汽车销量环比下降29.55%,价格战缓和但市场分化加剧。安徽省对新能源货车最高补贴14万元,江苏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配套,刺激新能源产业链需求。

传统车企转型:京东启动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测试“211当日达”服务;顺丰西班牙仓投入运营,强化欧洲物流网络。

2.3 消费与黄金:清明回暖与金价新高

清明消费数据:陕西省清明假期零售餐饮销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48%,家电、汽车销售增长超18%;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4.47亿元。

黄金市场:国际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金饰价格超950元/克,但消费者转向投资金条,中国黄金单日成交4.51亿元。

2.4 餐饮与零售:外卖补贴战与消费分层

外卖平台竞争:京东外卖推出“百亿补贴”,覆盖麦当劳、海底捞等品牌;美团加速拓展3C数码、药品等非餐饮品类,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

零售创新:盒马“云享会”实现全国配送,覆盖近4000款商品;三只羊上线自营App,会员费99元,强化私域流量运营。

3. 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3.1 福斯特(光伏胶膜):营收下滑但市占率稳固

核心数据:2024年营收191.47亿元(-15.23%),净利润13.08亿元(-29.33%),主因光伏胶膜价格下跌31.6%。海外扩产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或成2025年增长点。

机构观点: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25%至16.3亿元,市占率仍居行业首位。

3.2 公募基金调研:电子、电力设备成焦点

调研热点:立讯精密(电子)、沪电股份(电子)、金盘科技(电力设备)位列调研次数前。

4. 国际政治经济风险与机会

4.1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预计影响出口企业利润5%-10%。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京东、阿里等平台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缓解企业压力。

供应链重构:顺丰西班牙仓、极兔速递东南亚扩张,显示企业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市场。

4.2 欧盟电动车关税协议落地

最低价格设定: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对中国制造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原定2024年关税方案。此举可能挤压中国车企利润,但利好国内电池与零部件出口。

4.3 地缘冲突与通胀压力

黄金避险需求:中东局势紧张叠加美国通胀预期,推动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ETF规模增长20%,投资金条销量翻倍。

5.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5.1 资产配置建议

科技主线:关注AI(MaaS平台、行业模型)、半导体(设备更新)、新能源(光伏、储能)。推荐标的:立讯精密、星尘智能、福斯特。

黄金配置:短期避险需求支撑金价,建议配置黄金ETF或实物金条,警惕回调风险。

消费升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关注京东、阿里等平台受益标的,以及高端白酒、免税零售。

5.2 风险预警

政策风险:AI监管、教育“双减”、新能源补贴退坡可能影响相关行业。

市场波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外部冲击:地缘冲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铜)可能传导至A股。

结语

2025年4月市场呈现“政策驱动与风险并存”特征,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黄金避险价值凸显。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动向,动态调整持仓结构,重点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稳健资产(如银行理财、黄金)为底仓,配置高成长赛道(如科技、消费),平衡收益与风险。

(全文完)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报告撰写:数智财眼团队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楼10层办公1006

➢ 邮箱:postmaster@how2fish.cn

➢ 联系人:李晓铭,13801267402

严正声明:

本报告授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内部资料,不得外泄

关闭
点击右键下载分享海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