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顺利熬过改革的深水期,还是成功转向新的增长点,还要拭目以待。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华熙生物(688363.SH)近期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8.1亿元,同比下降8.61%,净利3.42亿元,同比下降19.51%。
“管理”“变革”是此次华熙生物半年报中出现的“高频”词汇,看似对市场动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总体来看,华熙生物似乎再次站在了一个不得不进行变革的十字路口。
医美市场风起云涌,两三年前,随着玻尿酸原料价格一路走低,华熙生物玻尿酸业务展现出疲态,同时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也是跌跌不休。
此时的华熙生物能否铸就新的护城河?下一个路口又该往哪走?当下的华熙生物还有什么看点?
掉队“医美三剑客”,华熙生物渐“失守”?
难道,医美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每日财报》发现,华熙生物也是“医美三剑客”中唯一营收、净利双下滑的公司。
爱美客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爱美客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6.57亿元,同比增加13.53%;归母净利约11.21亿元,同比增加16.35%;曾经在“医美三剑客”中垫底的昊海生科,实现营收14.04亿元,同比增长6.97%;归母净利2.35亿元,同比增长14.64%。
这不是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现象。时间拉长来看,在2023年时,公司就开启了大规模的跌势。去年,华熙生物实现营收60.76亿元,同比微增4.45%;归母净利为5.9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8.97%;扣非净利为4.91亿元,同比大跌42.44%。
不仅仅业绩规模,二级市场也对华熙生物“冷淡”。2021年7月,华熙生物的股价一路飙升至313元/股,总市值高达1500亿,一度被市场誉为“医美茅”,但再此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震荡下行。
截至8月27日收盘,华熙生物的股价报收48.56元/股,总市值下降至233.9亿元,蒸发超千亿。
当然,华熙生物也并未放弃努力。在半年报中,华熙生物将2024年被视为“变革元年”, “管理”“变革”是此次半年报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公司主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
表层上看似是主动的自我革新,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被动因素。
引擎“哑火” 玻尿酸大王落入尴尬处境
回望过去几年华熙生物的历史,其业绩之所以“狂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华熙生物本深耕于玻尿酸,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其最开始在B端出圈,是因为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玻尿酸的方式,取代了彼时国内主流的动物组织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安全风险更低,还能节约成本,几乎是降维打击。于是,华熙生物得以坐享玻尿酸红利。与此同时,赶上“颜值经济”大热,以玻尿酸原材料起家的华熙生物被推上神坛。
但好景不长,光环浓厚的玻尿酸,也陆续开始听到各方质疑。
在2017年前后,聚焦B端市场的华熙生物就遇到了净利润下滑的挑战,因而开始积极加码面相C端市场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想要在C端市场长足发力,华熙生物注定需要横向发展,开拓其他护肤品类。因此,华熙生物形成了由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四大品牌组成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华熙生物财报显示,历经几年的苦心经营,功能性护肤品的营收贡献率由2018年的22.98%提升至2022年的72.45%,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
成功转型的华熙生物很快形成以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为主,玻尿酸原料产品以及医疗终端产品为辅的营收结构。
就当大家以为几驾马车有望持续拉动业绩增长时,华熙生物最大的马车却失速了。2023年,公司功能性护肤板块的营收便急转直下,护肤板块四大品牌全线下跌。
在2023年按下暂停键后,今年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营收13.81亿元,同比下降 29.7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49.29%。关键业务撑不住,所以公司整体业绩便出现了下滑。
上市以来颇受争议和关注的功能性食品板块则实现收入2922万元,同比下降11.23%,系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仍然处在调整阶段和消费者教育的初期阶段。
不过,今年上半年原料业务及医疗终端业务表现较好,原料业务收入达6.30亿元,同比实现增长11.02%;医疗终端业务营收达7.43亿元,实现了51.92%的高速增长。
前进或是后退,变量随时都在
玻尿酸“神话”破灭之后,华熙生物的下一个突破口到底在哪里?还有什么医美新故事呢?战略调整呼之欲出。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公司主动对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提出变革,对各大品牌进行阶段性调整,由于目前调整仍在持续,主要精力放在调整团队、梳理内部、检讨策略、纠正动作等方面,使得经营措施有所收紧,市场拓展未能完全展开,因此经营成果短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出走”、“离职”,是华熙生物绕不开的话题。
除了要给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对症下药”之外,合成生物学仍将是华熙生物的工作重点。
公司在报告中提到,将持续聚焦合成生物学,坚持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整体定位,对科技及创新业务进行持续投入。
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对研发、创新业务等长期性、战略性的投入逆势增长至2.01亿元,同比增长7.4%。
麦肯锡研报显示,2030年-2040年,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2万亿-4万亿美元。华熙生物你能否在合成生物领域有所建树,值得进一步关注。
不过,尽管合成生物学在理论上承载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也不得不面对投资成本高企和规模化量产等挑战,相关企业纷纷折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目前,华熙生物对旗下各大品牌的阶段性调整仍在持续,变革效果需要时间去“兑现”,当然,兑现本身也是一个未知数。
下一篇:游戏也终于取到了真经
2025年4月7日-4月13日个人理财商业报告: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多维度市场洞察—— 基于国内财经、科技、教育及全球政治经济动态的深度解析
本报告基于2025年4月7日至13日国内财经、上市公司财报、科技、教育、汽车、消费、黄金珠宝、餐饮领域的核心动态,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从宏观政策、行业趋势、投资机会与风险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国际市场则面临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政策变动与市场波动风险。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完成294项国家标准修订,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装备推广。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1.75%,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地方政策加码:安徽省推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补贴(最高9.5万元/辆),江苏省发布光伏新政,取消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限制,推动储能配套。
消费刺激: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内销,京东、阿里等平台投入超2000亿元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清明假期带动消费4.47亿元。
美联储政策转向:市场预期6月可能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但鹰派委员霍尔茨曼反对激进宽松,强调通胀风险。
欧洲央行立场分化:4月会议纪要显示,降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均为选项,市场预期4月17日可能降息25个基点,但鹰派与鸽派分歧显著。
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AI产业布局加速:阿里国际启动“Bravo 102”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80%校招岗位为AI相关;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聚焦智能硬件与机器人。北京市发布政策,对AI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推动MaaS平台与行业模型落地。
教育科技化:成都明途科技推出全息舱设备,实现山区学生远程实验操作;景中动态数学研究院研发第三代网络画板,重构几何教学模式。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密集出台。
新能源汽车市场:4月首周小鹏汽车以0.75万辆夺冠,理想汽车销量环比下降29.55%,价格战缓和但市场分化加剧。安徽省对新能源货车最高补贴14万元,江苏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配套,刺激新能源产业链需求。
传统车企转型:京东启动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测试“211当日达”服务;顺丰西班牙仓投入运营,强化欧洲物流网络。
清明消费数据:陕西省清明假期零售餐饮销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48%,家电、汽车销售增长超18%;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4.47亿元。
黄金市场:国际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金饰价格超950元/克,但消费者转向投资金条,中国黄金单日成交4.51亿元。
外卖平台竞争:京东外卖推出“百亿补贴”,覆盖麦当劳、海底捞等品牌;美团加速拓展3C数码、药品等非餐饮品类,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
零售创新:盒马“云享会”实现全国配送,覆盖近4000款商品;三只羊上线自营App,会员费99元,强化私域流量运营。
核心数据:2024年营收191.47亿元(-15.23%),净利润13.08亿元(-29.33%),主因光伏胶膜价格下跌31.6%。海外扩产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或成2025年增长点。
机构观点: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25%至16.3亿元,市占率仍居行业首位。
调研热点:立讯精密(电子)、沪电股份(电子)、金盘科技(电力设备)位列调研次数前。
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预计影响出口企业利润5%-10%。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京东、阿里等平台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缓解企业压力。
供应链重构:顺丰西班牙仓、极兔速递东南亚扩张,显示企业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市场。
最低价格设定: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对中国制造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原定2024年关税方案。此举可能挤压中国车企利润,但利好国内电池与零部件出口。
黄金避险需求:中东局势紧张叠加美国通胀预期,推动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ETF规模增长20%,投资金条销量翻倍。
科技主线:关注AI(MaaS平台、行业模型)、半导体(设备更新)、新能源(光伏、储能)。推荐标的:立讯精密、星尘智能、福斯特。
黄金配置:短期避险需求支撑金价,建议配置黄金ETF或实物金条,警惕回调风险。
消费升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关注京东、阿里等平台受益标的,以及高端白酒、免税零售。
政策风险:AI监管、教育“双减”、新能源补贴退坡可能影响相关行业。
市场波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外部冲击:地缘冲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铜)可能传导至A股。
2025年4月市场呈现“政策驱动与风险并存”特征,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黄金避险价值凸显。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动向,动态调整持仓结构,重点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稳健资产(如银行理财、黄金)为底仓,配置高成长赛道(如科技、消费),平衡收益与风险。
(全文完)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报告撰写:数智财眼团队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楼10层办公1006
➢ 邮箱:postmaster@how2fish.cn
➢ 联系人:李晓铭,13801267402
严正声明:
本报告授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内部资料,不得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