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矩阵 联系我们
海尔大健康“同门兄弟”要合并:海尔生物“吞并”上海莱士
时间:2024-12-26 阅读量:9397 编辑:超级管理员

海尔生物欲“蛇吞象”吸入“血王”。

文/每日财报 南黎

12月22日,海尔生物发布公告称,为打造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并发挥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及上海莱士正在筹划由海尔生物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海尔生物表示,因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根据上交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拟于2024年12月23日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无论是从业绩还是市值层面,海尔生物对上海莱士的合并都是典型的“小鱼吃大鱼”,能否顺利完成吸收合并备受两家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关注。

海尔生物积极“拓浆”

本次,海尔生物的并购行为事实上也并不令人意外。

上市5年来,海尔生物一直围绕着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并购,快速成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的“链主型”企业。

外延发展一直是海尔生物重要的发展战略,其曾在2017年通过并购进而拓展液氮业务,2020通过并购获得血浆采集方案业务。

此后,海尔生物并购整合持续加速。2022年下半年,公司相继收购免疫规划信息化行业龙头深圳市金卫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国产耗材新秀苏州康盛生物有限公司。

2023年4月6日,公司又宣布收购了苏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加速布局智慧药房赛道。

同年6月,公司又以自有资金对参股公司上海超立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持股比例由15%提升至54.31%,加快斯特林制冷技术产业化进程。

通过外延并购方式,海尔生物快速落地新领域的产业布局,基于个性化场景向综合解决方案升级,不断拓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

据悉,对于血液制品行业,国家自2001年5月起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非常稀缺。

因为牌照稀缺,血液制品行业的整合开始加速,包括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实控人先后发生变更,更有企业豪掷逾百亿元入局。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血液制品企业来说,有着“得浆站者得天下”的说法,上海莱士现有浆站44家,2024年并未新浆站获批。

海尔生物将上海莱士纳入旗下,那么海尔生物就是行业内浆站规模第二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加强产业链优势,未尝不是一条加固行业龙头地位的快速通道。

“蛇吞象”吸并上海莱士

据悉,上海莱士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被外界称为“血王”。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业绩方面,上海莱士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2.81%。

与海尔生物相比,上海莱士的业绩表现出色的多。截至停牌前,海尔生物的总市值为111.9亿元,而上海莱士总市值为479.3亿元,二者在总市值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此次交易被称为是 “蛇吞象”式并购。

而海尔生物则是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化场景方案服务商,面向医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生命科学用户和医院、疾控、血站、基层公卫等医疗卫生用户,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三季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下降13.4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76亿元,同比下降5.85%。

业务层面,海尔生物所处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又可以分为血液储存、疫苗储存、生物样本库等细分领域。据此来看,随着对从事血液制品业务的上海莱士吸收合并完成,海尔生物确实拥有的了一条完整并牢固的“血液制品产业链”。

整合背后的大健康谋局

追溯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之间的渊源,去年12月底,上海莱士发布公告称,海尔集团拟协议收购基立福持有的公司13.2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转让价款125亿元;加之基立福委托的表决权,海尔集团合计控制上海莱士26.58%。海尔集团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也就是说,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是同门兄弟,有共同的实控人海尔集团公司,同属于海尔大健康产业“盈康一生”。

近年来,海尔集团一直围绕着大健康产业链进行“延链、强链、补链”,资本运作脉络清晰可见。

再到此次推动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整合,将有助于双方整合血液制品上游和中游资源,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降低成本,提升双方在血液制品行业中的竞争力。

日前,“海尔系”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莱士3家A股公司的三季报业绩已悉数出炉,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受到行业低迷的影响,海尔的大健康领域未能像海尔智家一样乐观,整体业绩同比下滑明显。

盈康生命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11.26%;归母净利润8254.47万元,同比下降12.24%;扣非净利润7591.77万元,同比下降16.42%。

大健康领域的技术门槛极高,考验着海尔管理层的商业智慧。为了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海尔必须具备更加深厚的商业远见,以及整体性强、层次分明的战略规划。否则,仅仅是将一个个孤立的“小健康”企业拼凑在一起,可能无法协同工作,形成真正的“大健康”体系,反而可能产生“1+1不等于2”,甚至小2的效果。


数智财眼会员周报【20250407-0413】

2025年4月7日-4月13日个人理财商业报告: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多维度市场洞察—— 基于国内财经、科技、教育及全球政治经济动态的深度解析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5年4月7日至13日国内财经、上市公司财报、科技、教育、汽车、消费、黄金珠宝、餐饮领域的核心动态,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从宏观政策、行业趋势、投资机会与风险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国际市场则面临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政策变动与市场波动风险。

目录

1.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向
◦ 1.1 国内政策: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科技金融支持
◦ 1.2 国际政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欧洲央行立场分歧
2. 行业深度分析
◦ 2.1 科技与教育:AI人才争夺加剧,教育科技融合加速
◦ 2.2 汽车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化,地方补贴加码
◦ 2.3 消费与黄金:清明消费回暖,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 2.4 餐饮与零售:外卖平台补贴战升级,消费分层显现
3. 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 3.1 福斯特(光伏胶膜):营收下滑但市占率稳固
◦ 3.2 公募基金调研:电子、电力设备成关注焦点
4. 国际政治经济风险与机会
◦ 4.1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欧盟电动车关税协议落地
◦ 4.2 地缘冲突与通胀压力推高黄金避险需求
5.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 5.1 资产配置建议:科技、黄金、消费三大主线
◦ 5.2 风险预警:政策变动、市场波动、外部冲击

正文

1.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1.1 国内政策:设备更新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完成294项国家标准修订,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装备推广。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1.75%,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地方政策加码:安徽省推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补贴(最高9.5万元/辆),江苏省发布光伏新政,取消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限制,推动储能配套。

消费刺激: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内销,京东、阿里等平台投入超2000亿元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清明假期带动消费4.47亿元。

1.2 国际政策:美联储降息预期与欧洲央行分歧

美联储政策转向:市场预期6月可能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但鹰派委员霍尔茨曼反对激进宽松,强调通胀风险。

欧洲央行立场分化:4月会议纪要显示,降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均为选项,市场预期4月17日可能降息25个基点,但鹰派与鸽派分歧显著。

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2. 行业深度分析

2.1 科技与教育:AI人才争夺与教育科技融合

AI产业布局加速:阿里国际启动“Bravo 102”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80%校招岗位为AI相关;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聚焦智能硬件与机器人。北京市发布政策,对AI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推动MaaS平台与行业模型落地。

教育科技化:成都明途科技推出全息舱设备,实现山区学生远程实验操作;景中动态数学研究院研发第三代网络画板,重构几何教学模式。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密集出台。

2.2 汽车与新能源:销量分化与地方补贴加码

新能源汽车市场:4月首周小鹏汽车以0.75万辆夺冠,理想汽车销量环比下降29.55%,价格战缓和但市场分化加剧。安徽省对新能源货车最高补贴14万元,江苏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配套,刺激新能源产业链需求。

传统车企转型:京东启动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测试“211当日达”服务;顺丰西班牙仓投入运营,强化欧洲物流网络。

2.3 消费与黄金:清明回暖与金价新高

清明消费数据:陕西省清明假期零售餐饮销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48%,家电、汽车销售增长超18%;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4.47亿元。

黄金市场:国际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金饰价格超950元/克,但消费者转向投资金条,中国黄金单日成交4.51亿元。

2.4 餐饮与零售:外卖补贴战与消费分层

外卖平台竞争:京东外卖推出“百亿补贴”,覆盖麦当劳、海底捞等品牌;美团加速拓展3C数码、药品等非餐饮品类,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

零售创新:盒马“云享会”实现全国配送,覆盖近4000款商品;三只羊上线自营App,会员费99元,强化私域流量运营。

3. 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3.1 福斯特(光伏胶膜):营收下滑但市占率稳固

核心数据:2024年营收191.47亿元(-15.23%),净利润13.08亿元(-29.33%),主因光伏胶膜价格下跌31.6%。海外扩产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或成2025年增长点。

机构观点: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25%至16.3亿元,市占率仍居行业首位。

3.2 公募基金调研:电子、电力设备成焦点

调研热点:立讯精密(电子)、沪电股份(电子)、金盘科技(电力设备)位列调研次数前。

4. 国际政治经济风险与机会

4.1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预计影响出口企业利润5%-10%。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京东、阿里等平台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缓解企业压力。

供应链重构:顺丰西班牙仓、极兔速递东南亚扩张,显示企业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市场。

4.2 欧盟电动车关税协议落地

最低价格设定: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对中国制造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原定2024年关税方案。此举可能挤压中国车企利润,但利好国内电池与零部件出口。

4.3 地缘冲突与通胀压力

黄金避险需求:中东局势紧张叠加美国通胀预期,推动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ETF规模增长20%,投资金条销量翻倍。

5.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5.1 资产配置建议

科技主线:关注AI(MaaS平台、行业模型)、半导体(设备更新)、新能源(光伏、储能)。推荐标的:立讯精密、星尘智能、福斯特。

黄金配置:短期避险需求支撑金价,建议配置黄金ETF或实物金条,警惕回调风险。

消费升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关注京东、阿里等平台受益标的,以及高端白酒、免税零售。

5.2 风险预警

政策风险:AI监管、教育“双减”、新能源补贴退坡可能影响相关行业。

市场波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外部冲击:地缘冲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铜)可能传导至A股。

结语

2025年4月市场呈现“政策驱动与风险并存”特征,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黄金避险价值凸显。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动向,动态调整持仓结构,重点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稳健资产(如银行理财、黄金)为底仓,配置高成长赛道(如科技、消费),平衡收益与风险。

(全文完)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报告撰写:数智财眼团队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楼10层办公1006

➢ 邮箱:postmaster@how2fish.cn

➢ 联系人:李晓铭,13801267402

严正声明:

本报告授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内部资料,不得外泄

关闭
点击右键下载分享海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