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在多年来深耕此行业后,既有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但累计亏损超过40亿,盈利仍未到来。
文/每日财报 南黎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09880.HK)自去年12月27日以来股价就连续大幅度调整,1月10日,更是传出腾讯两次大规模减持,截至收盘,优必选当日就下跌超10%。截止1月14日,近11个交易日股价跌幅超过51%。
港交所的文件显示,腾讯2025年1月3日减持9289500股,减持均价59.3395港元,套现5.51亿港元。减持后,腾讯持股比例从8.05%降至5.14%。
2025年1月7日,腾讯继续减持9753100股,减持均价为49.5522港元,套现4.83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08%。
虽然顶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但优必选2025年开局的日子并不好过。
资本逐渐失去耐心
优必选因近日股价的连续下跌,成为市场热议的对象。消息面上,2024年12月29日是优必选上市一周年的日子,也是公司限售股解禁之日。
一般而言,新上市的港股上市公司往往存在大量低成本股东。随着限售股解禁,部分低成本股东会选择套现,公司股价也会随之下跌。
2024年12月29日,优必选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CEO周剑分别与赵国群、夏拥军、王琳、熊友军及夏佐全各自订立终止协议,以终止一致行动方协议。周剑、熊友軍、王琳等董事先后向公司承诺,12个月内,将不会出售持有的任何股份。不过,市场却传闻,公司核心管理层在发布禁售承诺后减持,这也是这次股价大跌的原因之一。
不仅仅是腾讯,优必选的其他原始股东也进行了抛售。去年12月30日,民银资本(1141.HK)公告称,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YBX在公开市场上出售1,748,160股优必选股份,总现金代价约为1.38亿港元。这笔股权相当于优必选股权的0.41%,此次出售后,民银资本不再持有优必选任何股份。
面对连续大跌的市场,公司直到在1月13日才回应称,公司核心高管周剑、熊友军、王琳自上市以来从未出售过任何一股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根据禁售承诺,未来一年内三人也不会出售,公司核心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始终保持信心。
看的出来,公司“护盘”心切。
其实从2023年底上市以来,优必选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便来自于股价。2024年3月,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爆发,优必选的股价在两天内从107.8港元/股最高涨到328港元/股,但这样的上涨趋势没持续多久,之后该公司的股价便进入下行通道。
截至1月14日,优必选股价已跌至40.85元/股,较其历史高位跌去八成多。好在1月15日,全市场大涨,优必选股价一天回血11.87%。
是“金矿”,也是 “吞金兽”
股价持续下行的背后,很大部分是优必选的盈利压力。
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3月,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的企业级和消费级广泛应用场景,被称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公司成立以来,优必选前后吸引启明、鼎晖、腾讯、科大讯飞、居然之家、工商银行、民生证券等参投,还有重庆、珠海、柳州等国资身影。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90港元/股。
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所处的行业既是等待开发的一块“金矿”, 同时也是一只“吞金兽”。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在To B(企业服务)和To C(消费者服务)领域的销量将分别达到75.5万台和125.6万台,市场规模分别为755亿元和628亿元。
优必选在多年来深耕此行业后,既有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但累计亏损超过40亿,盈利仍未到来。
2020年至2023年,优必选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和10.56亿元,分别亏损7.07亿元、9.2亿元、9.75亿元、12.34亿元,亏损额呈现出持续放大的趋势。
2024年上半年,优必选再度亏损5.16亿元,四年半的时间,优必选合计亏损43.52亿元,超过同期营收。
在长期“入不敷出”的困境下,优必选为了获得资金在2024年内进行了三次配售。先后于2024年8月、10月、11月分别完成募资约1.31亿港元、4.36亿港元、5.87亿港元。
算上IPO时候募集的10.42亿港元融资额,优必选在资本市场短短一年时间融资近28亿港元。
仍在积极“探路”
从产品布局来看,优必选的营收主要来自以下几大板块: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
得注意的是,教育机器人曾是撑起优必选营收的王牌业务,一度贡献了超过八成的收入,但由于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下滑,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较为激烈。
教育类机器人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同样呈现下降趋势。优必选在2020年的教育类收入超过7亿元,而到了2021-2022年降至5.5-6亿元,2023年更是不足4亿元。
优必选近几年也在持续进行多元化拓展。目前,优必选主要收入来自教育与消费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7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3.1%、35.8%。
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占营收不足两成。
上半年,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营收面临挑战。该板块的营收同比下滑22.4%,占总营收的比重显著下降至12.2%,对公司整体的营收构成了一定的拖累,财报解释是因部分项目于今年下半年交付及验收。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高达309.5%,远高于其他业务。其还未成为公司营收的中流砥柱,上半年营收占总营收比重18.7%。
而股价下行、盈利压力,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与机器人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有关。
对于一直存在的大规模商业化问题,优必选也在积极推动。优必选表示,2024年上半年,优必选聚焦汽车制造业领域,率先进入知名汽车工厂开展人形机器人实训,共同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工厂,在典型工业场景实现深度应用;还与多家3C企业合作,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2025年4月7日-4月13日个人理财商业报告: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多维度市场洞察—— 基于国内财经、科技、教育及全球政治经济动态的深度解析
本报告基于2025年4月7日至13日国内财经、上市公司财报、科技、教育、汽车、消费、黄金珠宝、餐饮领域的核心动态,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从宏观政策、行业趋势、投资机会与风险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国际市场则面临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政策变动与市场波动风险。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完成294项国家标准修订,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装备推广。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1.75%,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地方政策加码:安徽省推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补贴(最高9.5万元/辆),江苏省发布光伏新政,取消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限制,推动储能配套。
消费刺激: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内销,京东、阿里等平台投入超2000亿元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清明假期带动消费4.47亿元。
美联储政策转向:市场预期6月可能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但鹰派委员霍尔茨曼反对激进宽松,强调通胀风险。
欧洲央行立场分化:4月会议纪要显示,降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均为选项,市场预期4月17日可能降息25个基点,但鹰派与鸽派分歧显著。
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AI产业布局加速:阿里国际启动“Bravo 102”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80%校招岗位为AI相关;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聚焦智能硬件与机器人。北京市发布政策,对AI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推动MaaS平台与行业模型落地。
教育科技化:成都明途科技推出全息舱设备,实现山区学生远程实验操作;景中动态数学研究院研发第三代网络画板,重构几何教学模式。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密集出台。
新能源汽车市场:4月首周小鹏汽车以0.75万辆夺冠,理想汽车销量环比下降29.55%,价格战缓和但市场分化加剧。安徽省对新能源货车最高补贴14万元,江苏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配套,刺激新能源产业链需求。
传统车企转型:京东启动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测试“211当日达”服务;顺丰西班牙仓投入运营,强化欧洲物流网络。
清明消费数据:陕西省清明假期零售餐饮销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48%,家电、汽车销售增长超18%;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4.47亿元。
黄金市场:国际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金饰价格超950元/克,但消费者转向投资金条,中国黄金单日成交4.51亿元。
外卖平台竞争:京东外卖推出“百亿补贴”,覆盖麦当劳、海底捞等品牌;美团加速拓展3C数码、药品等非餐饮品类,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
零售创新:盒马“云享会”实现全国配送,覆盖近4000款商品;三只羊上线自营App,会员费99元,强化私域流量运营。
核心数据:2024年营收191.47亿元(-15.23%),净利润13.08亿元(-29.33%),主因光伏胶膜价格下跌31.6%。海外扩产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或成2025年增长点。
机构观点: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25%至16.3亿元,市占率仍居行业首位。
调研热点:立讯精密(电子)、沪电股份(电子)、金盘科技(电力设备)位列调研次数前。
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预计影响出口企业利润5%-10%。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京东、阿里等平台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缓解企业压力。
供应链重构:顺丰西班牙仓、极兔速递东南亚扩张,显示企业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市场。
最低价格设定: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对中国制造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原定2024年关税方案。此举可能挤压中国车企利润,但利好国内电池与零部件出口。
黄金避险需求:中东局势紧张叠加美国通胀预期,推动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ETF规模增长20%,投资金条销量翻倍。
科技主线:关注AI(MaaS平台、行业模型)、半导体(设备更新)、新能源(光伏、储能)。推荐标的:立讯精密、星尘智能、福斯特。
黄金配置:短期避险需求支撑金价,建议配置黄金ETF或实物金条,警惕回调风险。
消费升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关注京东、阿里等平台受益标的,以及高端白酒、免税零售。
政策风险:AI监管、教育“双减”、新能源补贴退坡可能影响相关行业。
市场波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外部冲击:地缘冲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铜)可能传导至A股。
2025年4月市场呈现“政策驱动与风险并存”特征,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黄金避险价值凸显。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动向,动态调整持仓结构,重点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稳健资产(如银行理财、黄金)为底仓,配置高成长赛道(如科技、消费),平衡收益与风险。
(全文完)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报告撰写:数智财眼团队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楼10层办公1006
➢ 邮箱:postmaster@how2fish.cn
➢ 联系人:李晓铭,13801267402
严正声明:
本报告授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内部资料,不得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