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通集团暴雷后,粤开证券、国海证券因涉嫌未勤勉尽责被立案调查。
文/每日财报
因近几年债券违约数量和总金额持续增加,相关部门对债券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码。有相关机构统计,自2019年以来,累计采取相关行政监管措施152家次,查处债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19件。
日前,国海证券(000750.SZ)和粤开证券(830899.OC)同日公布,因在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通集团”)发行债券承销业务中涉嫌未勤勉尽职,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两家券商均表示,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
据了解,胜通集团因2013-2017年年度报告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遭行政处罚。其中牵连多家承销机构,国海和粤开证券即包含其中。此事件与之前海通证券及其子公司因踩雷永煤债颇为相同性质,当时海通证券方面接连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央行、证监会等部门处罚,其债券投顾业务也被遭监管暂停12个月。
所以在监管如此趋严的当下,很难说不会对随后经营产生影响。
胜通集团虚增营收爆雷
创立于1987年的胜通集团是山东东营市的一家民企集团,主营业务为钢帘线和化工等业务,2010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名列中,其鼎盛时期的市值一度达到200亿元。但在2018年,该集团及其子公司发生多笔到期债务未按期偿付事项,偿债能力持续恶化,这也致使其在2019年3月申请破产。
在今年8月13日,胜通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原因主要系公司存在以下两点违法事实:1.通过制作虚假财务财套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2.荣光直接修改2016年度、2017年度经审计后的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虚增利润。
据悉,在2013-2017年间,在胜通集团时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王秀生的决策及组织下,集团以3家子公司为造假实体,通过复制真实账套后增加虚假记账凭证生成虚假账套及虚构购销业务等方式实施财务造假,并将虚假账套数据提供给审计机构。
不仅如此,该集团还直接修改了经中天运审计过后的合并会计报表(2016年度和2017年度),并在修改后的财务报表上加盖虚假的中天运印章后将报表对外披露。
在2013-2017年,胜通集团的3家子公司通过上述2种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累计615.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累计119.11亿元;扣除虚增利润后,该集团各年均处于亏损状。因此证监会对胜通集团及相关责任人分别采取了罚款、警告、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等处罚。
国海证券业绩难看又受牵连
截至目前,胜通集团已有9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债券违约余额55.5亿元。其中,在深交所发行的3期小公募债均由国海证券承销,合计违约债券余额30亿元;在上交所发行的3期私募债均由粤开证券承销,合计违约债券余额11亿元。
来源:Wind
随着对胜通集团的处罚落地,作为该集团承销商的国海证券和粤开证券的业务开展或受到影响。9月29日,两家证券公司均受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主要系在胜通集团发行债券承销业务中涉嫌未勤勉尽责。
不仅如此,之前在8月6日,证监会也因国海证券及郭刚、武剑锐在保荐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进程中,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而对国海证券及郭刚、武剑锐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
国海证券的前身为广西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首批设立亦是广西区内注册的唯一一家证券公司。在2011年8月,借壳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由此成为国内第16家上市证券公司。
业绩方面,2021年上半年,国海证券实现营收26.38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4.6亿元,同比减少23.9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减少42.08%。净利润下滑主要系国海证券在今年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所致,确认信用减值损失2.01亿元。
粤开证券也是“局”中人
与国海证券同龄的粤开证券前身为惠州证券公司,在2003年更名为联讯证券,2014年经过股份制改革后在新三板挂牌。于2018年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作价41.2亿元现金收购联讯证券13.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43%),由此广州国资入主,并于该年12月更名为粤开证券。
在2020年正式迁址落户广州开发区后,作为区内首家国资控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即将开启上市申报。
据粤开证券披露的《股票定向发行说明书(修订稿)》,此次拟定向发行股票规模不超过83.33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末,粤开证券资产总额为153.2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9.64亿元。也就是说,粤开证券此次计划募资总额与公司总资产相差无几,且为公司净资产的3倍多。
如果顺利的情况下,粤开证券此次定增能顶格募集,其净资产规模或将达到200亿元左右。按2020年证券行业净资产排名来看,粤开证券或将从业内的84名上升至30名,一举进入中等规模券商梯队。
截至2021年6月末,粤开证券的资产总额达到184.7亿元,同比上年末增长20.51%;净资产达到133.62亿元,同比上年末增长29.01%。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上半年,粤开证券实现营收5.12亿元,同比增加0.92%;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加3.06%。大致而言,粤开证券的经营业绩还算良好。
不过,除了与胜通集团的负面牵连之外,在7月29日,粤开证券名下3.2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或者其他等值财产被冻结。主要系此前管理的“融圆2号”未能足额偿还正回购业务的到期款项,构成交收违约,且逾期未予补足。作为结算参与人的托管行杭州银行,为其垫付了违约金额,也因此将其起诉。
对此,粤开证券称,银行账户部分资金的冻结并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可再叠加最近因涉嫌未勤勉尽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接连的负面消息很难不让外界重新审视粤开证券。
总体而言,自9月17日证监会网上公开“坚决打击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之后,这就标志着监管层未来的态度定会再度收紧。当下,能够予以警示反思的是,券商投行如果不能切实履行证券市场“看门人”职责,自己定会非常受伤。对于券商也必须明白:勤勉尽责,就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