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放眼2022,房企们期盼真正的曙光。

文/每日财报 何嫱

 

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2021年房企的表现再贴切不过了。

 

上半年,楼市欢腾有如烟花绽放,一二线城市购房人抢楼、开发商抢地,销售数据同比大涨,狂欢情绪近乎淹没了疫情的影响。但随着华夏幸福、泰禾,特别是恒大等一系列大房企爆雷事件涌现,烟花绽放后的冷寂迅速席卷了楼市的下半年。

 

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烟花绽放后的寂寞。不能忽视的是,2021年的这一场冰火淬炼与2008年、2014年都不同,因为几乎没有人指望会再一次冲高,甚至房企自身也都相信,这个行业会逐渐回归平凡。

 

《每日财报》关注到,近期多家机构发布2021年百强房企全年销售业绩榜单,其中多个关键指标下降,亦印证了人们心中的趋势判断。

 

销售增速放缓 已出现负增长情况

长期以来,规模都是衡量房企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规模效应有助于房企降低采购、建筑等成本,也能帮助房企在拿地、融资、合作中获得优势。

 

过去多年来,受益于土地、人口、金融等红利,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房企借助这一红利,强化规模导向。但到2020年,这种情况开始出现变化。当年8月,旨在去杠杆、控风险的“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年末,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实施“五档管理”;2021年下半年,行业流动性全方位收紧。

 

政策的影响正悄然体现在2021年房企的业绩中。虽然官方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11月商品房销售仍然正增长,但落实到房企层面,数据却不甚乐观。

 

从中指研究院数据来看,2021年百强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速为4.2%,远低于2017年的36.9%;2021年12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9940.1亿元,单月销售业绩同比下降35.2%,环比增长32.4%;2021年全年,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1.08万亿元,同比下降3.5%。

 

就行业头部来看,2021年9家房企销售规模超3000亿元。其中碧桂园仍居榜首,销售规模超7500亿元,万科、融创、保利发展紧随其后,销售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此外,这九家房企还包括中国恒大、中海地产、绿城中国、招商蛇口和华润置地。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房企2021年12月单月实现11223.1亿元,环比11月大幅上涨逾三成,但同比仍下挫近35%。全年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3%,这是自2010年以来,规模房企销售业绩增速首次出现负值。

 

业绩目标落空 超八成未能实现预期

《每日财报》发现,尽管2021年全口径千亿房企达到43家,与2020年持平,但规模房企2021年整体的销售目标完成率不到90%,明显低于过去三年105%以上的平均水平。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全年销售额三甲碧桂园、万科、融创中国的目标完成率分别是88.9%、78.5%和93.4%。

 

在其余未完成销售目标的26家房企中,完成率高于90%的房企有12家,高于80%的8家,低于80%的6家。值得一提的是,正在上演“生死时速”的恒大是公布数据的32家房企中目标完成率最低的,首创置业排名倒数第二,仅完成800亿元目标的68.3%。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资金、人力、建筑、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就已经开始蚕食房企的利润了。更重要的是,行业红利的消退迫使房企更多地进行“贴身肉搏”,又加之“限价令”等政策的影响,很多项目不得不以价换量。这便是一众房企难以完成销售目标的大致原因。

 

只是,自2021年以来,政策环境的严峻性有增无减,很多房企项目仍然面临“卖不上价”的尴尬,“保利润”更是无从谈起。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9月以来,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经历了由上涨到持平,再到下跌的过程。到11月,有59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63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下降,降价已成为大部分热点城市的主流。

 

由于整体业绩下滑,2021年TOP100门槛值330.8亿元,较上年微降0.7%。降幅最大的是TOP3房企门槛值,较上年下降14.8%,为5976.0亿元。2020年,7000亿军团有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家,但2021年仅剩碧桂园一家保持了7000亿元水平,万科降至6203亿元,恒大更是掉队严重。

拿地总额下降 销售比创近五年新低

从扩张痕迹上看,2021年房企拿地累计总额同比下降21.5%,全年整体拿地热情不高。

 

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5377亿元,同比下降21.5%,门槛值为72亿元,与2020年同期的85亿元相比下降13亿元。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45.1%,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8.9个百分点。此外,2021年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为0.29,创近五年新低。

 

在三道红线和供地两集中背景下,房企拿地确实更加谨慎。2021年,50家代表企业拿地销售比均值为24.0%,较2020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从不同时间段来看,房企拿地在5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下半年大致是随着融资环境收紧、监管力度加强以及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情况,业内拿地规模不高。

 

2021年12月份,随着多座城市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以及企业年底普遍加码补仓,企业拿地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较低,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2月份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75.3%。

 

分梯队来看,保利发展、万科、碧桂园分别以4287亿元、3309亿元、3269亿元占据新增货值前三位。TOP10企业1-12月新增货值总额28732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6.5%,TOP30企业1-12月新增货值总额49700亿元,占TOP100企业的63.1%。

 

岁末年初之际,碧桂园总裁莫斌的新年致辞在行业中颇具代表性,其中提到,回首2021年,市场形势严峻,销售去化低迷,房地产行业正进行着新一轮洗牌;不过,在本轮行业出清后,市场将朝着更加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

 

展望2022年,在大环境上或有所回暖。

 

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这也是时隔多年后,高层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无疑给心灰意冷的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对2022年的预测中认为,在经历空前紧缩的一年后,中国房企将由“去杠杆”进入“稳杠杆”。政策有望柳暗花明,2022年经济有望回归5.5%的增速,好于当前的市场预期。

 

由上述可见,新一年房地产行业基调“稳”字仍然压倒一切。《每日财报》预计接下来各部门会进一步互相配合,在“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等政策的指导下,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提醒:新一年房企的降价去杠杆若进一步延续,则会倒逼流动性枯竭,降息降准预期走高,行业的不确定性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