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经典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对于如今的老人来说,不仅要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就需要品质养老。简单来说,品质养老就是相对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的基本养老,品质养老旨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满足退休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要实现品质养老,并不简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口袋里有“余粮”,那么品质养老大致需要多少钱呢?大家一起算一算:

人退休了,品质养老花钱不一定少

退休后,部分开支会相应减少,经济压力貌似减轻,但实际上,实现品质养老所需的支出可能被低估了。

不仅是因为众所周知的通胀因素,时代变迁、观念改变,退休后人们在文化、旅游、社交等方面的活动依然会十分活跃,还可能有抚养孙辈、养生护理、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开支,“氪金”有增无减。

对于老年人来说,没有充足的养老金准备,生活肯定捉襟见肘。

估一估,品质养老需要多少钱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2021年,我国人均GNI(国民总收入)约为1.24万美元,已非常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设定退休后可用养老资金总额,至少等同于同期中等收入水平居民的总收入,即可基本实现品质养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户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平均分位5档,每20%为一档。

要实现品质养老,退休后养老资金总额至少需达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户分档的居中第三档水平。以2021年的上述第三档数据为基数测算,在未来25年获得的可支配收入总额为301.15万元。(注1)

另一方面,估算2022年-2046年的25年间,企业职工人均累计可领取养老金总额为163.9万元。(注2)

这样,如果仅依靠基本养老金,距离实现品质养老的总资金缺口将达到大约137万元。

2021年,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发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一代具有更高的退休储蓄目标,中位数为154.8万,而35岁及以上受访者目标储蓄额中位数为139.3万元。这与我们的测算结果还比较吻合。

总而言之,无论是根据全国平均水平进行的估算,还是通过问卷调查所了解的特定人群的实际情况或心理预期,我们可以看到,要实现品质养老,实现退休后同街坊四邻、同社会中等生活水平相比不落下风,进而达到心之所愿的老年生活水平,对大多数家庭和个人而言,所需总金额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未雨绸缪,早规划、早积累,做好个人养老储备,不失为实现福寿齐美的明智之举。

(以上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注1:2021年,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平均划分的五档中,居中的20%一档(第三档)收入为42498元/年;自2013年有统计数据以来,该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3%;此处计算时假定2022年以后年增速仍保持在7.3%。根据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在“两会”上的发言,假设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为54岁左右,2021年平均预期寿命78岁,因此我们以25年的时间跨度进行测算。

注2:2021年6月,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我国企业退休职工的人均养老金2020年达到2900元/月左右的水平,此处按此基数测算,并设定人均养老金在2020年基础上每年上调4%。

声明: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