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险企尽管面临压力,但也孕育了很多新契机,不少的优质公司率先显露转型成效,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文/每日财报 栗佳
最近几年来,在宏观经济、监管制度、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人身险业发展遭遇重大挑战,行业竞争分化、销售人力缩减、新单保费承压,市场强势推动经营转型,整个人身险发展风向彻底改变。在称呼上,官方定义为主动调整期,业界则称之为转型变革期。
《每日财报》将通过本篇,回顾总结2022年的人身险,对年度关键事件进行梳理,洞悉行业承压与分化加剧的困境,思考并展望行业转型发展与创新突破的轨迹。
在这一年,险企尽管面临压力,但也孕育了很多新机,不少的优质公司率先显露转型成效,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在如此背景下,每日财报、每财网根据公司实力、产品创新、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市场口碑,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家保险公司进行综合评判,推出了“2022保险行业金柿奖“奖项,也为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提供建议。后续我们将推出获奖保险公司名单。
新契机1:储蓄型产品“挑大梁”
在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保险公司应把握客户需求,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在2022年,消费者较为青睐的人身保险产品当属“增额终身寿险”与“养老保险”这两大类。
实际上,在2021年增额终身寿险类产品就已逐渐成为“主流”。在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年度销量排名中,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名中既有七款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且占据了榜单前三的位置。
为什么受欢迎?本质原因是在后疫情时代,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将不再保本保息,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带来的居民风险偏好的下降,锁定长期收益水平的储蓄类保险产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
而增额终身寿险锁定3.5%的终身保额复利率在贴合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带来更高的现金价值,且返本速度更快、资金灵活度更高,从而补位成为各家险企主推产品,产品热度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还有不少险企加入增额终身寿险的推新阵营之中。像平安人寿推出的“盛世金越增额终身寿”、中国人寿推出的“国寿臻享传家终身寿险”、人保寿险推出的“人保福瑞世家终身寿险”、新华保险推出的“荣耀终身寿险”等等。
但另一面,随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市场关注度的不断攀升,行业恶性竞争现象也有所抬头,先后出现了噱头营销、销售误导、利用加保规则变相突破定价等问题。所以,银保监会也进一步增强对于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监管力度。
像2022年1月和11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的《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中,均指出多家险企所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存在条款表述不合规、存在较大利率风险等问题。《通报》发布后,多款年内销售量高涨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陆集中下架。显然,2023年的增额终身寿险将以更正规化、更火热的发展趋势进行演变。
新契机2:商业健康险迎长期利好
在增额终身寿险一片红火之际,寿险过去的主力产品——重疾险销售乏力。由于居民收入预期下滑,代理人规模红利消失,作为可选消费的重疾险因为费用相对较高,销售规模增速连年下滑,2021年甚至出现首次负增长。
此前作为重疾险的补充,商业健康险反而迎来了不错的发展机遇。近年医保基金支出承压,多元保障体系需要商业健康险的大力参与,在此背景下,商业健康险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数据显示,医疗险从2015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到2019年医疗险市场份额已经提升至35%。据众安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百万医疗险自2015年诞生以来,用户数量与参与保险公司主体数量都呈现较快增长,2019年用户规模已达6300万人,2020年将突破9000万;保费规模也从2016年的10亿元增至2020年的520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千亿,2025年达到2010亿元。
对于险企而言,研究医疗险、发力医疗险势在必行,惠民保、短期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医疗险为代表的长期医疗险都将不错的发展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短期健康险新规等影响下,2022年的医疗险市场更趋规范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譬如在低端医疗险市场,以政府力推的惠民保持续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在百万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市场,尊享e生、泰康微医保、平安e生保等网红百万医疗升级为2022版,这些产品在升级迭代中保障也越来越全面,免赔额的设置也较以往更加多样灵活。
目前,次标体、高年龄人群的医疗险市场仍然为潜在空白,通过差异化产品设计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保障需求,也成为当下医疗险新的创新方向。譬如2022年2月,众安保险联合阿里健康推出为癫痫人群定制的医疗险——“癫痫保”,为癫痫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健康管理和保障服务。2022年3月,中国平安推出平安北斗星百医慢病版,保障责任拓展至甲状腺囊肿、乳腺结节、肺结节、糖尿病患者、血压高、糖尿病肾病、慢性肝炎7类慢病人群。
长期医疗险方面,随着费率可调规定的出台,很多保险公司开始进军长期医疗险,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的产品出现。综上,2022年的医疗险市场都在沿着各自的轨迹小步迭代,随着产品的日臻完善,商业医疗险相信会迎来长期利好。
对于重疾险来说,保险公司也并非没有机会。随着居民生活回归正常,收入预期上升,同时加上代理人队伍的的质态提升,用户对于购买重疾险的意愿还是会升温。
新契机4:个人养老保险建设提速
养老保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以及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的增加。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并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养老金缺口问题日渐凸显,养老产业已然成为新风口,亟待进一步挖掘和开拓,在这其中,险企无疑是最主要的势力担当之一。
在政策层面,2022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称自今年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参与试点的主体由原来的6家头部寿险公司增至全部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
4月,又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为标志,开启了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正式确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可为投资者积累更多的养老金融资产,为我国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减负”,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紧接着,《关于促进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以推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新契机5:“保险+”挖掘市场增量需求
对于保险机构来说,未来市场增量在哪里?健康管理和养老社区成为众多保险的选择。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健康险发展重心从销售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保险+健康管理”成为健康险发展的新选择。一是可以增加客户触点提高客户粘性并创新产品,进而提高客户当前以及未来的可能购买保险件数。二是从健康管理的多环节搜集个人健康数据,改善投保人健康,进而降低赔付风险,降本控费。三是通过提供契合客户需求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增加溢价收入,扩大收入来源。
目前,国内大型保险诸如平安、太保都陆续开展了保险产品与健康互动的深度结合。譬如向客户提供健康管理计划,健康生活目标达成可以获取积分换取相应奖励。但总体来说,健康管理服务和保险结合还需要更多方面的提高。
为了推进健康管理服务,与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合作构建各自的生态医疗圈,是提升健康险业务质量的关键。是以,中国太保、阳光保险、泰康人寿、众安保险、中国平安等领先者纷纷采取了合作共建、自建、与互联网医院合作等方式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社区方面,也是保险转型发展重要着力点。目前国内共形成了三大主流模式。一种是以泰康人寿为代表的重资产自建养老社区模式;一种是以中国太平为代表的自建+第三方养老社区的合作的运营模式;一种是大家人寿为代表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由于保险行业与养老行业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加之政策的支持,各家保险机构纷纷布局养老社区。截至去年年中,市场就有10多家保险机构投资的60多个养老社区项目,为全国20余省市提供床位数超过8万张。
结语
回到眼下,相关头部人身险公司已经启动新一轮“开门红”,以期抢占市场。考虑当前储蓄型产品需求旺盛,且开门红产品具有独特的保本属性,2023年开门红阶段很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情景。基于种种细节,业内已经释放出了比去年更好的信号,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纵使行业发展阻力仍在,但更有许多可能等待着行业主体来挖掘。2023年,中国人身险虽还处于底部区间,但随着行业改革的逐步深化,那些能够开发出符合客户保障需求创新产品企业,定将率先走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