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每日财报

整理| 裴岗

光大证券 :底线思维,扩张中有克制

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三大攻坚战。在前两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今年形式比之前更加严峻、复杂,在此情形下政策方针大方向没有改选更张,但是具体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很清晰。

2、报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但《报告》突出强调底线思维,强化保就业和保民生,就业政策全面强化。保市场主体是保就业和民生的根本,会议强调从降税降费、降成本,金融支持三方面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

3、为完成底线政策,宏观政策表现为扩张,但积极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克制。财政政策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预计广义财政赤字率或突破14%,关注后续创新性转移支付。货币政策强调灵活适度,预计全年信贷增速在12.5-13%,全年社融增速在12%-12.8%,关注后期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华泰证券:政策发力点“顾后”、“下沉”、“集中”、“西移”

我们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四大特征:1)顾后,短中长目标兼顾,强调投资要“增后劲”“不留后遗症”;2)下沉,无论是要求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还是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以及城镇层面改造老旧小区、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都体现出下沉的政策基调;3)集中,“大力”“加大”“大幅”等词频相对减少,政策发力点更加集中于“两新一重”等领域,也是经济压力下的现实选择;4)西移,区域战略新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四大特征都是稳住“基本盘”、以时间换空间、以根基固发展的体现。

下沉基调:基本盘是核心,基层民生、民企、组织是核心

国家疫情防控战胜利的关键之一在于坚守了“生命至上”原则,生命是一切发展的基本盘,短期经济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对比疫情期,当前民生、民企、基层组织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盘。在全球疫情仍未结束、外部挑战较大背景下,公共政策要抓核心矛盾、做正确的事。疫情并非经济强刺激可以解决,下沉流动性支持中小微企业,使居民在就业和生活两端有市场主体和社区基层的组织化管理,对于常态化防控和经济正常运转更为有效;外压也并非经济增速可以解决,强刺激不会改变中国面临的G2竞争环境,却可能影响近7年调结构努力带来的韧性基本盘。

信用政策:“四高”的宽信用环境,信号强于4-5月

政府工作报告宽财政、宽货币、宽信用的信号清晰,相比于4至5月期间的政策表态,宽财政和宽货币的信号环比变化不大,但宽信用信号的环比力度有提升。5月10日,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保持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但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意味着M2和社融的目标增速高于去年目标值、高于去年实际执行值、预计将显著高于今年名义GDP增速值,与今年名义GDP增速的剪刀差预计高于去年实际剪刀差,“四高”的宽信用环境下,股票市场估值或有支撑。

有效投资:笔墨未减、发力点集中,重点关注“两新一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缩减近50%,且较多笔墨集中于新冠疫情,下一阶段工作部署整体精简笔墨,但有效投资作为扩大内需战略的关键,该部分笔墨未减,字数甚至多于去年。1)首提“两新一重”建设,定调其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是兼顾短中长目标的政策,我们认为是政策聚焦发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向;2)两新之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首次量化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为3.9万个,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量化指标的调整与删增均是最值得关注的方向;3)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也是今年全文仅有的六个“大力”之一(去年的“大力”出现16次)。

区域经济:重视新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相比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部分新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区域战略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首次提及。我们预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或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未来或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今年各省、市、自治区披露的重点项目来看,西南地区是此次政策逆周期调控发力的重点,无论是项目数量、总投资规模、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额、2020年新型基建计划完成投资额方面,西南地区均大幅高于其他地区。

东北证券:政策目标转向稳就业,内需导向行业占优

从主要经济目标的变化来看,GDP增速不设具体目标、赤字率超预期、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回升等方面是重点。不设具体的GDP增速目标体现了“六稳六保”的政策取向,加大投资拉动经济的需求减弱,周期行业可能受到一定压制。

财政支出有所扩张且更具针对性,赤字率超预期,一方面基建行业有所受益,但另一方面特别国债和减税降费的提升更加利好中小企业以及偏消费和科技类的行业。

货币政策则在要求M2、社融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去年的同时保持灵活,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流动性将维持相对充裕。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消费”的表述由“推动消费稳定增长”转变为“推动消费回升”,因此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消费行业如医药、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餐饮旅游等将从中受益。

从过去十年两会前后的市场行情复盘来看,随着两会开幕,两会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作用减弱。目前市场的反弹趋势接近尾声,两会对风险偏好的提振逐渐减弱。

从历史统计来看,市场指数在两会前一个月、前一周的上涨概率分别是80%、62%,而两会期间的上涨概率为53%,平均涨跌幅仅为-0.53%,显示出市场情绪逐渐走弱。两会后的市场趋势将回归市场本身的运行逻辑。短期来看,中美摩擦可能继续压制市场风险偏好。5月15日,美国出台制裁措施,全面禁止华为使用美国半导体设备和软件;5月2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33家中国企业、高校和政府机构加入实体清单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

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新、旧基建和消费相关行业。从投资端来看,经济衰退期下基建的扩张有利于周期板块盈利的恢复,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同时今年在GDP增速不设目标的背景下,基建投资高增速达到的难度较大;2020一季度实体经济筹资状况大幅改善,以投资驱动且资本支出保持高增速的行业(电新、建材)有望受益。从消费端来看,消费板块预期盈利情况相对科技板块占优,同时内需驱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疫情后消费行业(餐饮旅游、商贸零售)盈利优先修复,消费行业的领涨也说明市场对其预期盈利的确定性更高。

西南证券:八大核心看点值得市场关注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幕,标志A股市场入两会行情期,密集的政策发布将有力支撑市场走势。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中美脱钩的双重背景下谋求平稳发展成为工作主调,政府将采用更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实行逆周期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有八大核心看点,值得市场关注。

核心看点一: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提及经济增长目标。

核心看点二: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被放到突出位置。

核心看点三: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核心看点四:专项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

核心看点五:货币政策更为灵活适度。

核心看点六: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核心看点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政府过苦日子。

核心看点八: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总体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对前期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推进,对冲政策持续发力以实现今年的“六稳”、“六保”工作。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但国内经济将加速复苏,新基建有望成为发展新动能,对资本市场实现托底。

从具体板块和标的来看,继续坚持布局两大方向。其一是进口替代领域,包括芯片、新能源汽车、新基建等方向,建议关注长电科技、中科曙光、宁德时代、宝信软件、数据港等;其二是受疫情冲击严重,未来有望继续出台政策扶持的领域,包括电影、汽车等领域,建议关注横店影视、万达电影、上汽集团等。

广发证券:利用两会“底线思维”进行投资配置

要点1:“六保”首保就业底线思维,未提GDP目标。相比去年,就业目标整体下调且把就业和民生放置首要任务,间接反映疫情影响对经济压力。此外,中小微企业纾困(降成本、宽信用)也被重点提及。

要点2:“宽财政”,赤字率、专项债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下限。相比去年“提效”发力减税,财政“更加积极”,包括赤字率3.6%、专项债3.75万亿、特别国债1万亿。但无全国财政支出规模目标,且强调“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其中中央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要点3:“稳货币”,但仍具灵活调宽空间。相比去年删除M2/社融增速与GDP增速匹配提法,但强调“明显高于去年”,中美利差下降准/降息/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未来仍具空间,但边际宽松最大阶段应已过去。

要点4:“扩内需”战略支点,聚焦消费回补、新老基建、旧改。相比去年变化:①新基建排序先于老基建且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5G应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②无棚改,有旧改(3.9万个);③基建投资只有铁路明确目标(增加1000亿),公路/水利均无目标;④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比去年增加224亿,增加值略低于前两年)。

要点5:改革重点提创业板注册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

要点6:三年攻坚战最后一年关键在“全部脱贫”硬任务。

要点7:区域战略重提“西部大开发”,未提“雄安新区”。

要点8:地产重提“房住不炒”,强调“因城施策”、删除“房产税立法”表述。疫情冲击下,地产收紧政策边际缓和,预计一线外结构松动。

要点9:对外开放“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贴现率下行驱动A股“金融供给侧慢牛”,利用两会“底线思维”扰动配置“业绩修复弹性”,科技(线下优先)+可选消费。

A股“盈利修复+流动性宽松”权益友好环境。两会报告在定调“六保”底线思维基础上财政、货币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下限,产业政策聚焦“扩内需”(消费回补、新基建)。我们一直以来判断决策层“供给侧改革”思路下“投资型/消费型”财政刺激兼顾,一方面,A股“盈利底”后难创新低,另一方面,A股较难复制08年底“V型”反转,继续建议配置“业绩修复弹性”:(1)全球疫情逐步可控的线下科技成长(新能源车/IDC/软件);(2)景气触底且绝对和相对估值优势显现的可选消费(乘用车/空调/休闲服务);(3)逆周期政策促基建链扩张(建材/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