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魏文
今年3月以来,南下资金和部分海外资金不断加仓港股,充分体现了中国核心资产的吸引力。其中,在科技、消费、医药等等行业中,上市地在香港,但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司,成为各类资金追逐的核心优质资产。
近期港股市场的行情,也侧面表现了资金对港股未来的信心。8月24日,阿里、腾讯、美团点评、京东等权重科技股全线大涨。截至收盘,阿里巴巴涨4.59%再创上市新高,市值5.67万亿港元,位列港股第1;腾讯收涨5.79%,市值5.25万亿港元,位列港股第2;美团点评收涨8.4%创历史新高,市值1.56万亿港元,位列港股第5;京东涨3.96%,市值9300亿港元,位列港股第13。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海外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忆东近期表示看好当前港股的投资价值。他指出,在全球都是低利率、负利率这种资金泛滥、海外股市估值偏高的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这种核心资产,恰恰在下半年将会迎来全球再配置的一个契机。
李耀柱也看好港股的中长期投资前景,他判断,随着港股通和海外资金的流入,中国的产业升级和5G带来的新科技周期的开启,在资金面和基本面共振之下,这些公司有望迎来基本面和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新经济领域的很多新上市公司已经进了香港的主要指数,这样也会带动香港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上升,这是下一波香港市场结构性行情的催化剂。
老将出“新基”,投资业绩优异
对于基民来说,选择基金产品的重要依据,莫过于基金经理投资体系是否成熟以及历史业绩是否出色两个要素。
Wind数据显示,广发港通成长精选拟任基金经理李耀柱,海外投资经验丰富,投资业绩优异,拥有10年从业经验,超4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据了解,他聚焦新科技、新消费、新医药三大赛道,偏好行业龙头,注重成长性和估值的平衡。
李耀柱管理过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以及QDII产品。目前在任管理的有股票型-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股票(A\C)、股票型-广发科技动力股票等,历史业绩表现优异。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由他管理的广发科技动力近一年回报为85.07%,在同类基金(标准股票型基金)基金排名前10%(排名为20/193)。自2018年5月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为105.72%,年化回报为38.63%。此外,由他管理的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同样取得不错的成绩。自2016年11月9日成立至2020年8月21日,该基金累计回报92.77%,年化回报为18.84%。
专业团队助力业绩领先,国际化视野洞察投资先机
早在2007年,广发基金便成立了国际业务部,是业内较早开始布局海外投资业务的基金公司之一。
2010年,广发基金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充分调动香港、广州、上海等多地的投研力量,以国际化视野洞察全球资本市场的机会,持续从市场上挖掘优质公司。
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海外投资是广发基金为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李耀柱介绍,广发基金海外投资业务有两大特色,一是搭建了高效协同的投研体系,投研人员十余年专注于港股和美股,基于深度的研究,从全球市场捕捉投资机会。
二是分析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产品布局。2010年至2013年,广发基金积极拓展海外产品线,先后成立了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广发纳斯达克100等多只QDII基金。
2014年,广发基金推出业内首只同时投资港股和A股的专户产品;2016年以来,陆续布局沪港深新机遇、沪港深新起点等沪港深主题基金。在专业的投研团队努力下,广发基金海外投资为持有人实现了良好的回报。
自2013年以来,广发基金4次荣获“海外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4次荣膺“海外投资明星团队”奖,4次荣摘“金基金·海外投资回报基金公司”奖。
新经济核心资产聚集地,中长期增长潜力巨大
据了解,9月1日全渠道发售的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基金A、H股两地布局,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比例为8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该基金主要深度挖掘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在选股标准上,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将延续拟任基金经理李耀柱过往偏好成长的投资风格,在行业的产业链中深度挖掘,选择价值链最大的领域进行重点配置。在确定“好赛道”后,李耀柱将遵循自下而上的策略,寻找业绩确定性较高、增长稳定性较高、管理层优秀,组织架构处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
李耀柱认为,短期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并不影响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趋势,不少优秀的中国公司进行产业升级的战略持续推进,未来将会有很多优秀的公司通过自身的发展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其中酝酿着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科技、消费、医药这三个领域。
比如,科技方面,中国在科技升级上有巨大的工程师红利,并拥有庞大的市场可以形成非常好的互相促进作用;消费方面,中国有14亿人口规模和超4亿中等收入人群,对应着全球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中国新消费品牌升级的潜力巨大;医药方面,同样也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巨大的消费需求,发展潜力也比较大。
“尽管近期市场有所调整,但是随着更多优秀公司在A股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以及优质新经济公司到香港上市,这可以挖掘出更多投资机会。”李耀柱说,目前的时间点上,更重要的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好公司,或者是在市场下跌时去买好公司,而不是盲目追高。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