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出现问题背后,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内控是否过关。

 

文/ 刘雨辰

出品/ 投研观察

 

今年以来,有关证券公司的消息热度持续攀升,最开始外界传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要合并打造航母级券商,但最终被辟谣,前段时间,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公告合并引发高度关注,但不久后两家公司又宣布合并计划“流产”。

 

此外,地处安徽省的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也被传出要合并,但两家公司随后公告称无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相当于否定了外界的传闻。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但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趋势:将券商做大做强。

 

已经上市的券商忙着合并,没有上市的公司都在忙着IPO,其中就包括万联证券,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上市”就成了万联证券的主要目标之一。

 

董事长违纪违法被查,IPO进程或遇阻?

 

据《每日财报》了解,万联证券是广州一家本土的中小券商成立于2001年8月,注册资本59.54亿元,其控股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简称广州金控)。

 

广州金控成立于2006年12月,注册资本77.68亿人民币,2013年正式更名为“广州金控”,成为广东首家以“金融控股”名义命名的金融企业。

 

在2018年年报中,万联证券总结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时表示:“积极推进IPO申报工作,借助资本市场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019年6月,万联证券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

 

今年4月17日,万联证券收到了证监会的首次反馈意见,但近期万联证券却摊上了大事。

据悉,广州纪检委发布了一则纪律审查监察调查,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舫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而李舫金还兼任万联证券董事长一职,这无疑为其IPO蒙上了一层阴影。

行业走向集中,盈利能力下滑

 

随着注册制的施行,当下的资本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券商是资本市场的服务人和推动者,中国要发展资本市场,需要有一个庞大而专业的投行队伍,券商的“春天”似乎到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牛市过后,券商行业集中度也在加速提升,不断出现头部券商吃掉中小券商或者合并的案例。

 

如申银万国合并宏源证券,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中金公司并购中投证券,方正证券整合民族证券,中信证券接盘万通证券、并购广州证券等,那些具有品牌优势、网络优势、资金优势、优秀的风险管控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头部券商,不断的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据统计,2018年后,前十大券商的利润已经占到了行业整体盈利的70%。在注册制将全面实施的情况下,资本金较为雄厚,融资渠道较多的上市头部券商会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自营业务方面,龙头券商的股权投资能力凸显;资管业务方面,行业规模有望回升,主动管理转型龙头优势突出。

 

另一方面,关于集中度提升这一点,美国华尔街已经提供了经验和样板,高盛、摩根、花旗、美林,这些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投行造就了美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反观国内目前的证券公司,和国际上的投行还有明显差距,把国内龙头中信证券和美国的高盛做一下对比,截至去年年底,高盛集团总资产达到9930亿美元,而同期中信证券的总资产为1135亿美元。

 

《每日财报》注意到,近十年,万联证券的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其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在业内却是下降的。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万联证券总资产由2010年的73.1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49.77亿元,九年间增长377.96%,在券商中的排名上升17个名次。净资产由19亿元增长至109.44亿元,增长476%,上升25个名次。

 

但与此同时,其盈利能力排名却在快速下滑,2010年,万联证券营收为11.85亿元,在行业中排第47名。2019年,其营收为13.08亿元,排名掉到第61位。2010年,万联证券净利润为4.39亿元,行业中排第43名。2019年,其净利润为4.11亿元,尚不及9年之前,而排名更是掉到了第52位。

屡次被罚,内控亮“红灯”

 

作为金融机构,中小券商和银行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内控能力差,万联证券的这一问题也很突出,董事长被查只是引爆这一问题的导火索,在此之前,万联证券已经多次被监管机构处罚。

 

2019年2月26日,万联证券因作为主办券商在中讯邮电年报信息披露审核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存在明显疏漏遭全国股转公司出具警示函。

 

此外,万联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江西绿巨人项目也不顺利,今年4月29日,证监会披露了《关于对江西绿巨人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采取36个月内不受理股票发行申请的监管措施的决定书》。

 

证监会指出,江西绿巨人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大量更改银行流水对手方名称、摘要、明细账记录等问题,作为保荐人的万联证券也难逃责任。

 

2019年8月19日,万联证券因在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对融入方尽职调查存在较大缺陷被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同年11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广东证监局的决定对其予以纪律处分。

 

在前不久的9月28日,广东监管局再次对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广东监管局指出,万联证券是负责广东中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工作的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期间为2016年4月12日至2019年4月4日,中钰科技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广东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

 

据悉,中钰科技的违法行为为虚增利润,2015年,中钰科技通过虚构20份与国网省属分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及16份对应的采购合同,虚构业务收入7036.71万元,虚构成本4645.93万元,导致2015年度财务报告虚增利润2390.79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77%。

 

《每日财报》发现,这已经不是万联证券因督办公司虚假披露而被罚了,新三板挂牌企业中讯邮电因存在“虚假披露2016年审计意见”、“股权冻结未及时披露”等违规行为,作为负责持续督导的主办券商,万联证券也曾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作为主办券商的万联证券频频出现问题,属于严重失职,而且在报告期内持续被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的内控是否过关。这样“成色”的万联证券能否成功上市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