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行的股东质量亟需优化。
文/每日财报 张恒
在当下中小银行股权转让频遇冷、折价、流拍成常态的大背景下,对于不少想要尽快脱手囊中股权的银行股东们而言,可谓难上加难。
而作为宁夏银行曾经重要的股东之一的新华联,就是一个比较鲜明的案例,其持有的宁夏银行全部股权在历经7次挂牌拍卖后,近期终于迎来了落定完结章。
11月26日,根据京东拍卖消息,国资宁夏交通投资以两笔共计2.69亿元的价格拍得新华联控股分别持有的144万股和1.24亿股宁夏银行股权。其中,1.24亿股起拍价为2.65亿元,144万股起拍价为357.49万元,合计约为2.69亿元,占总股本4.33%。以此计算,每股价格为2.14元。
上述股份恰好是新华联持有的宁夏银行全部股权,若此次拍卖落定后续流程一切顺利且经过监管批复,那么新华联将彻底退出宁夏银行股东行列,取而代之的是作为该行小股东的宁夏交通投资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0.2215%升至4.5515%,直接超过民生银行所持股的4.4662%,成为宁夏银行第六大股东。
历经7次波折 新华联最终折价47%出清宁夏银行股权
与拍卖场上很多中小银行股权遭多次折价流拍境遇相同,新华联此次出清宁夏银行股权之路也颇具波折。
目前已是新华联第7次拍卖上述股份了,此前均因无人出价以流拍收场,拍卖价格也从第1次的5.05亿元降至2.69亿元,也就是说,此次拍卖最终是以折价47%才成交的。
2024年6月22日,宁夏银行1.24亿股股份首次在京东网资产交易平台上面进行拍卖,起拍价为5亿元,但因无人出价,遭到流拍,后来不得不陆续以降价拍卖。
一直到今年的8月24日,新华联将该股份第六次拿到台面上进行拍卖,起拍价甚至打六折降到了2.95亿元,但最后还是遭到流拍。
直至如今的第七次拍卖,国资宁夏交通投资斥资2.65亿元以底价拿下1.24亿股宁夏银行,相比第一次拍卖的起拍价降低了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第七次拍卖中,宁夏交通投资还同时接盘了新华联所持有宁夏银行的144万股股份,最终成交价为357.49万元,较此前578.59万元的评估价打了6折。
以上两笔股份共计约1.26亿股,占宁夏银行股份比例的4.33%,刚好是新华联控股持有宁夏银行的全部股权比例。
根据拍卖信息,两次股份拍卖的申请人均为湖南富兴集团。从拍卖缘由看,湖南富兴集团以新华联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新华联进行重整。
而上述情况是源于一起借贷纠纷。2022年3月31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就湖南富兴集团与新华联、傅军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作出民事判决书,判决新华联向湖南富兴集团支付借款本金3000万元及相应利息。
然而,新华联未全面履行判决,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同时,新华联名下核心股权资产及全部银行账户已被司法冻结。而根据企查查平台信息显示,目前新华联被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14.17亿元;被限制高消费31次,涉案总金额约20.5亿元;诉讼案件被最终判决而未履行的总金额为21.69亿元;目前立案信息有202条,基本上是以合同纠纷、票据追索纠纷为主。
就在不久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新华联控股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的批复》。批复显示,经研究,原则同意新华联财务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该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
由此可见,目前新华联经营发展非常糟糕,财务状况更是不断恶化,深陷破产危机,缺乏一定清偿债款能力,因此也被迫不得不走上这条变卖宁夏银行股权进行偿债的道路。
据梳理,2010年新华联首次入股宁夏银行,持股占比仅为7.25%,直至2017年,新华联出资11634.85万元,合计受让多个股东股份,受让完成后,新华联持有宁夏银行27026.8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3.53%,成为宁夏银行第二大股东。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债务危机多次拉响警报,近年来新华联早就开启了股权“甩卖”模式,从2020年起,该公司已经多次将宁夏银行股权摆上台面进行转让出售,接盘方包括民生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信托公司等。
在此期间,宁夏银行股权结构也随之在不断生变。2024年半年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新华联的持股数量已经降至12576.58万股,持股比例降为4.33%,股东位次滑落至第七。
股东质量堪忧 不良贷款率常年高于行业水平
除了新华联多次拍卖所持宁夏银行股份外,该行的股东质量也让人捏了一把汗,亟待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宁夏银行股东质押所持该行股份总数为4.37亿股,占总股本的15.08%。其中,第二大股东宁夏兴俊实业集团出质股份数量为6150万股,质押比例为37.82%;第四大股东宁夏电力投资集团出质股数为7256万股,质押比例高达48.84%。
与此同时,宁夏银行还有多家股东所出质股份被司法冻结。其中包括第五大股东西部(银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所出质的8609.63万股;新华联所出质的8436.8万股;郑州鑫键商贸所出质的1000万股。
股东股权质量堪忧的背后,同样也是宁夏银行自身背负资产质量压力的真实映照。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宁夏银行资产总额2053.47亿元,较年初仅增长了0.98%;负债总额1905.57亿元,较年初增长0.82%;存款总额1529.53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075.09亿元,较2023年末均有所上升。
但从不良率看,宁夏银行近年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2.41%,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而拉长周期来看,2018-2023年,宁夏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79%、3.82%、3.54%、3.08%、2.73%、2.49%。可见,虽然该行不良率整体呈下降水平,但该数值仍较高且常年均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通常银行的贷款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五类,今年上半年宁夏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不良情况尤为严重,金额达到了62.43亿元,较年初的32.75亿元暴涨了90.63%,所占总贷款的比重由年初的3.15%增长了2.66个百分点至5.81%。
一般而言,关注类贷款如果后期管理不善,可能存在向不良贷款转变的潜在风险,资产风险出清不及预期,从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威胁。而如果得到良好的风控管理,则会消解向不良贷款转变的风险。如今这一指标的急剧抬头,对宁夏银行而言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会加大后期转变为不良的风险,该行后续相关资产质量情况仍待观察。
而作为增厚资产质量风险缓冲垫的拨备水平方面,宁夏银行整体也处于下降状态。数据显示,2018-2023年,宁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5.15%、150.88%、140.01%、146.96%、153.53%、116.03%,其中2023年下降幅度最大,已经跌破监管规定的120%-150%下限区间红线。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该行拨备覆盖率虽然升至127.14%,但与此前较高时期相比,该数值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业绩基本面长期承压 “一把手”变更正式落定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近年来宁夏银行业绩却整体较为低迷,创收和盈利能力并不太稳定。
如下图所示,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该行营收达到高峰是在2015年,当年增速为13.48%,实现41.93亿元营业收入。然而,自2016年同比下降19.17%之后,其营收至今一直未有太大的起色,基本上保持在30亿至35亿区间徘徊不前。到了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1%至32.64亿元,但是到了今年上半年,又转为同比下降6.75%,收入降至了15.21亿元。
同样出现增长乏力之势的还有净利润指标,一直在增长和下降之间反复横跳。2014年,宁夏银行实现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4.57%,但这却是该行近10年以来最好的水平。2015年,其净利润水平大幅下降36.62%至8.81亿元,2016年净利增速微幅反弹3.29%,净利润增长至9.1亿元。
不过,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宁夏银行净利润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23年,该行净利润仅为6.03亿元,已经较2014年的高位水平“腰斩”。到了今年上半年,虽然其净利润微幅增长至4.12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0.31%,与2023年同期水平相当,该期间净利润可谓原地踏步,增长较为乏力。
此外,在规模增长利润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宁夏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不仅连年在下滑,而且还长期低于监管要求。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ROA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了企业对所投入资产相关的报酬实现效果的回报率,较高的ROA通常被视为企业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强的标志。
由于受到净利润常年表现不佳的影响,宁夏银行该指标表现情况也并不乐观,下降趋势显著。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该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41%、0.40%,0.40%和0.31%,这就意味着,目前宁夏银行投入的大量资产从中获益较低,而一旦净利润未能提振、总资产收益率过低的情况长期无法得到扭转,这也从侧面预示着,股东加大对宁夏银行的投入意愿将可能被进一步抑制。
而且对比来看,考虑到监管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要求中,其中ROA指标为应不低于0.50%,宁夏银行的盈利能力显然也并不满足监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宁夏银行业绩待提振的关键时期,其年内还进行了一把手的“换防”。2月22日,宁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因任职年龄届满,沙建平提请辞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职务。
半年后,该行迎来出身于金融监管系统的新任掌舵者。7月31日,宁夏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文件显示,核准吴琼担任宁夏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与该行前两任董事长完全不同的是,“新掌门”吴琼不是来自银行系,而是拥有非常厚重的政治金融背景,曾长期任职于金融监管部门。资料显示,现年56岁的吴琼,曾任宁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处级秘书,自治区金融管理办公室资本运营处处长等职务,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担任过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随后则又调任至宁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先后担任了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副主任等要职。
新任掌舵人已经到位多时了,吴琼想必也在为宁夏银行做相关的战略调整中,而在如今国资股东接手股份的重大变革时期,能否给宁夏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借此扭转业绩颓势和稳固股权结构,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2025年4月7日-4月13日个人理财商业报告: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多维度市场洞察—— 基于国内财经、科技、教育及全球政治经济动态的深度解析
本报告基于2025年4月7日至13日国内财经、上市公司财报、科技、教育、汽车、消费、黄金珠宝、餐饮领域的核心动态,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从宏观政策、行业趋势、投资机会与风险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国际市场则面临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政策变动与市场波动风险。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完成294项国家标准修订,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装备推广。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1.75%,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地方政策加码:安徽省推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补贴(最高9.5万元/辆),江苏省发布光伏新政,取消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限制,推动储能配套。
消费刺激: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内销,京东、阿里等平台投入超2000亿元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清明假期带动消费4.47亿元。
美联储政策转向:市场预期6月可能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但鹰派委员霍尔茨曼反对激进宽松,强调通胀风险。
欧洲央行立场分化:4月会议纪要显示,降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均为选项,市场预期4月17日可能降息25个基点,但鹰派与鸽派分歧显著。
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AI产业布局加速:阿里国际启动“Bravo 102”全球AI人才培养计划,80%校招岗位为AI相关;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聚焦智能硬件与机器人。北京市发布政策,对AI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推动MaaS平台与行业模型落地。
教育科技化:成都明途科技推出全息舱设备,实现山区学生远程实验操作;景中动态数学研究院研发第三代网络画板,重构几何教学模式。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密集出台。
新能源汽车市场:4月首周小鹏汽车以0.75万辆夺冠,理想汽车销量环比下降29.55%,价格战缓和但市场分化加剧。安徽省对新能源货车最高补贴14万元,江苏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配套,刺激新能源产业链需求。
传统车企转型:京东启动欧洲线上零售品牌Joybuy,测试“211当日达”服务;顺丰西班牙仓投入运营,强化欧洲物流网络。
清明消费数据:陕西省清明假期零售餐饮销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48%,家电、汽车销售增长超18%;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4.47亿元。
黄金市场:国际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金饰价格超950元/克,但消费者转向投资金条,中国黄金单日成交4.51亿元。
外卖平台竞争:京东外卖推出“百亿补贴”,覆盖麦当劳、海底捞等品牌;美团加速拓展3C数码、药品等非餐饮品类,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
零售创新:盒马“云享会”实现全国配送,覆盖近4000款商品;三只羊上线自营App,会员费99元,强化私域流量运营。
核心数据:2024年营收191.47亿元(-15.23%),净利润13.08亿元(-29.33%),主因光伏胶膜价格下跌31.6%。海外扩产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或成2025年增长点。
机构观点: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长25%至16.3亿元,市占率仍居行业首位。
调研热点:立讯精密(电子)、沪电股份(电子)、金盘科技(电力设备)位列调研次数前。
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125%,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出台,预计影响出口企业利润5%-10%。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京东、阿里等平台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缓解企业压力。
供应链重构:顺丰西班牙仓、极兔速递东南亚扩张,显示企业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市场。
最低价格设定: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对中国制造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原定2024年关税方案。此举可能挤压中国车企利润,但利好国内电池与零部件出口。
黄金避险需求:中东局势紧张叠加美国通胀预期,推动金价突破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ETF规模增长20%,投资金条销量翻倍。
科技主线:关注AI(MaaS平台、行业模型)、半导体(设备更新)、新能源(光伏、储能)。推荐标的:立讯精密、星尘智能、福斯特。
黄金配置:短期避险需求支撑金价,建议配置黄金ETF或实物金条,警惕回调风险。
消费升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关注京东、阿里等平台受益标的,以及高端白酒、免税零售。
政策风险:AI监管、教育“双减”、新能源补贴退坡可能影响相关行业。
市场波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外部冲击:地缘冲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铜)可能传导至A股。
2025年4月市场呈现“政策驱动与风险并存”特征,科技与消费升级仍是主线,黄金避险价值凸显。投资者需紧密跟踪政策动向,动态调整持仓结构,重点关注AI、新能源、黄金等领域,同时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稳健资产(如银行理财、黄金)为底仓,配置高成长赛道(如科技、消费),平衡收益与风险。
(全文完)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报告撰写:数智财眼团队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90号楼10层办公1006
➢ 邮箱:postmaster@how2fish.cn
➢ 联系人:李晓铭,13801267402
严正声明:
本报告授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内部资料,不得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