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研发不足或许在短期会被赛道红利掩盖,但中长期的负作用终会显现,这也是优优绿能需要警惕的一点。

文/每日财报 楚鸢

新能源汽车的盛行使其蓄能方式成为热议话题。

公开资料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主要包括充电和换电。充电模式主要通过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而充电模式又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无线充电。优优绿能的业务就对应着充电模式中的直流快充和换电模式。

8月24日,据深交所网站消息,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3年8月31日召开2023年第69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优绿能")的首发申请。同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优优绿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资料显示,该公司此次拟于创业板上市,由民生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据《每日财报》了解,优优绿能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15KW、20KW、30KW和40KW充电模块。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暂无仅从事充电模块业务的上市公司。此番若成功上市,优优绿能或将成为A股“充电模块第一股”。

两位老同事做出的一家IPO

Marklines数据统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2016年的69.89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1051.2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11%。2019年受宏观经济疲软影响,销量增长率仅8.02%,随后的三年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球销量增速分别为44.33%、121.06%和64.54%。国际能源署在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基于全球各国既定政策目标进行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44亿辆。

新能源汽车的大热也带火了产业链条上的细分模块,其中就有充电桩行业。

2015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车桩比达到1:1的战略目标。截至2022年末,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00万辆,公私充电桩合计保有量为520. 91万台,车桩比从2017年末的3.43:1下降至2022年末的2.51:1,距离政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差距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充电模块作为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被誉为直流充电设备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充电模块供应商的优优绿能就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之际应运而生。

长年从事技术工作的邓礼宽和柏建国或许是看到这一风口,他们在2015年8月17日分别各自出资250万元设立了优优有限,出资比例各占50%。

翻看招股书可以发现,公司的两位创始人都是70后,具有相似的工作背景和扎实的专业背景。同时两位也都获得硕士学历,其中邓礼宽毕业于清华大学,柏建国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毕业后,二人先后入职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邓礼宽任软件工程师,柏建国任硬件工程师;2007年1月,邓礼宽跳槽到了易达威锐电源设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柏建国紧随其后,于同年4月入职并任高级硬件工程师;一年后,二人又同时跳槽到了深圳市雷能混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均任副总工程师;2013年3月又共同进入深圳市格里贝尔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直到2015年8月,双方共同出资创业,设立了优优绿能。

除此之外,在优优绿能中曾任软件开发经理、现任董事和自动化装备开发部经理的钟晓旭也相继在以上四家公司中就职过;而曾任公司模块开发项目经理、现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和风冷模块部经理的付财也曾在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格里贝尔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硬件开发工程师。

相似的职业及专业背景使上述四人成为优优绿能当前的核心技术人员。

在目前的股权结构中,柏建国直接持股25.739%,通过优电实业和星耀实业间接持有2.61%的股权;邓礼宽直接持股25.74%,通过优电实业和星耀实业间接持有2.61%的股权,两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67.6%,共同为公司实控人。

小米突击入股,业绩与估值倍增

搭乘行业风口的快车,优优绿能的业绩和估值也呈现倍速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在2020-2022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980.79万元、43056.88万元和98791.26万元,2021年、2022年分别较上年增长105.22%和129.4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6.99%。;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9.64万元、4605.05万元和19602.65万元,二者均以倍速增长。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61164.52万元,同比增长84.85%;公司净利润为12885.74万元,同比增长144.7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349.57万元,同比增长144.87%。

具体来看,在报告期内,公司充电模块收入分别为19545.92万元、40184.53万元和91715.6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 93.16%。而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其他” 项目则是充电桩配套的输入输出线缆和端子等。

此外,公司预计2023年1-9月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5.11%-60.39%;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41.84%-62.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42.09%-62.27%。

业绩逐年翻番,估值自然也水涨船高。

据招股书显示,自优优绿能成立以来,共进行了七次增资。其中,公司在2019年5月第三次增资后的估值为1亿元;在经历了2020-2022年密集的扩股增资之后,这三年的估值分别达到2.27亿元、23亿元和26.24亿元,三年增长了26倍。

其中最为市场关注的则是2022年6月的最后一次增资,在该次新增注册资本中,小米智造以约1.15亿元的资金认缴了优优绿能4.39%的股份,成为其第六大股东,属于上市前的“突击入股”。

据企查查显示,小米智造成立于2021年9月18日,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投资管理等。进行股权穿透后发现,雷军是小米智造的实际控制人,其收益股份为26.11%,表决权100%。

不过,《每日财报》发现,优优绿能喜人业绩的背后离不开股东的鼎力相助。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包括BUCOMEC、中芯供应链、欣恩科技、ABB、万帮数据、Daeyoung、玖行能源和BTC POWER,其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542.49万元、29981.24万元和61334.01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4.08%、69.63%和62.08%,集中度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万帮数字和ABB还是优优绿能的股东。

2019年5月,万帮新能源入股优优绿能,持股比例为8%;2020年8月,其持股比例降至3.52%;当前持股比例为2.67%。而ABB于2020年5月以增资的形式入股优优绿能,持有7.8%的股份。

报告期内,公司对万帮数字的销售(含关联交易及比照关联交易披露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0679.57万元、16186.20万元和19303.4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9%、37.59%和19.54%;对ABB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1734.28万元、4581.89万元和27501.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且逐年递增,分别为8.27%、10.64%和27.84%。以上二者关联金额的营收占比分别合计为59.17%、48.23%和47.38%。

事实上,过大和过高比例的关联交易不仅存在业绩、利益输送嫌疑,还影响IPO企业运营的独立性和业绩的真实性。

对此,优优绿能称,万帮数字为国内充电站运营行业的头部企业,ABB为国际电气行业巨头,旗下子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公司与二者之间的交易真实合理且定价公允,而且未来与二者的交易也不会停止。

竞争加剧,研发不及同行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其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亦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行业内尚无关于充电模块市场占有率、行业地位的公开数据。根据优优绿能测算,2022年中国大陆充电模块市场增量为452.76亿瓦,公司充电模块内销瓦数为41.25亿瓦,市场占有率为9.11%。

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全球半导体功率器件供应紧张情况开始有所缓解,充电模块产能得到有效释放,部分充电模块供应商如通合科技(300491.SZ)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或使充电模块内外销市场竞争加剧。

激战之下,唯有过硬的技术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但优优绿能在研发方面似乎略有逊色。截至2022年末,公司研发部共有12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4.03%。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120.29万元、2149.00万元和4018.26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下滑,分别为5.34%、4.99%和4.07%。另外较之同行,差距显得更大,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96%、11.07%和9.60%,优优绿能的研发费率不及同业均值水平的一半。

对此,优优绿能解释道,一方面,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业务范围聚焦,可在相对较小的研发投入比例下保证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收入规模增长速度超过研发费用增长速度,摊薄了研发费用率。

而在专利数量方面,优优绿能亦不占优。截至2022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2项及1项韩国专利,累计75项。同期,同行盛弘股份(300693.SZ)累计已获授权的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214件,通合科技专利184项、软件著作权57项。

另外,优优绿能此次拟募资7亿元,分别用于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有近四成的资金将被投入到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之中。而在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8.50%、63.93%和80.41%。同期,公司的产销率分别为98.49%、94.93%和94.27%,出现下滑。这不禁让市场对扩产后的产能能否被消化而感到担忧。

综合而言,搭乘新能源汽车行业快车,在小米等投资者的加持之下,优优绿能实现业绩与估值齐飞的局面。然而身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研发才是核心所在。弱于同行的研发不足或许在短期会被赛道红利所掩盖,但中长期的负作用终会显现,这也是优优绿能需要警惕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