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构投资家 郑新

导语:兴银理财规模由2021年末的1.79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2.09万亿元,增幅高达16.76%,总规模仅次于招银理财。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批罚单,多家金融机构受到处罚。其中,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同业理财产品压降不到位等8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合计1240万元。

据悉,自2022年6月银保监会对理财子公司开出首批罚单以来,共计8家公司受罚,分别为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建信理财、兴银理财等。从这些处罚上不难看出,监管对理财业务的监管范围、处罚力度等均有所加强。

而在去年,银行理财遭遇了两轮“破净潮”,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赎回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此时,对理财业务监管加强,又在释放怎样的信号呢?

理财业务监管趋严,兴银理财被罚千万

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多则罚单,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银理财等机构被罚,合计处罚金额达3.02亿元。其中,兴银理财因涉及八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合计1240万元。

兴银理财的违法违规事项主要包括: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同业理财产品压降不到位;未按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内控管理不到位,多数人员异地办公;短期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计量;理财产品参与金交所业务存在违规问题;资管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后导致出现多层嵌套。

据《机构投资家》了解,2022年6月2日银保监会对理财子公司开出首批罚单,彼时中银理财被罚460万元、光大理财被罚430万元。此后,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建信理财等也受到处罚。但截至目前,兴银理财此番的罚金为历来最高。

从处罚事项上来看,对于以往的“信息披露不合规、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等处罚外,今年监管机构还关注了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合作机构管理。可见,监管处罚范围的扩大。

另外,随着监管机构对理财业务违规处罚日趋常态化,不少银行也因涉及理财业务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前不久,上海银行就因开展理财业务违反公平交易原则、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未达5%等13项违法违规事实,而被罚款690万元。

财富管理需求增加,理财亟需规范运作

当下,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意识到财富管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理财产品来增值闲置资金。

在银行理财产品有所回暖的当下,此次处罚范围的扩大、处罚重点的变化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使得大量不合规的资管产品和理财业务因监管限制而面临整改,银行理财面临转型压力。在此背景下,理财子公司已逐步成为理财业务的主体,多家银行迅速成立理财子公司,以抢占市场先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

其中,兴银理财成立于2019年12月13日,是兴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2021年兴银理财的理财规模还未突破“2万亿”,到2022年就成为业内“黑马”,理财规模由2021年末的1.79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2.09万亿元,增幅高达16.76%,总规模仅次于招银理财。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与母公司的银行合作是主流合作方式,也有与其他非银机构合作,多为资金运用方面,这里很容易涉及高风险领域。因此,监管部门会要求银行将其合作机构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进行充分地报告,确保理财业务在资金来源方面不存在业务捆绑、保护客户隐私,在资金运用方面确保风险可控。

理财产品遭遇“破净潮”,低波稳健策略成主流

2022年,理财产品遭遇了两轮较大的“破净潮”。第一阶段为底层资产价格下跌导致理财净值下降,为投资端出现问题;第二阶段则是投资者赎回形成“赎回潮”负循环,为负债端出现问题。

“权益破净潮”和“固收破净潮”均表现为理财公司迫于负债端的流动性压力而抛售资产,负反馈机制推波助澜加剧净值回撤。

不过,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经济的持续复苏,稳定了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预期,推动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提升。且在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传统储蓄的收益减少,银行理财产品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提供相对较高的收益,吸引不少储户将储蓄转向理财产品。

受存款利率下调、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投资者风险偏好转变、银行理财收益回升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表现出回升态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26.08万亿元季度环比提升约2.92%;到2023年11月末时点存续规模约27.43万亿元。

虽然理财规模略有增加,但市场的低风险偏好却仍为改变。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依旧“稳”字当头,低波稳健策略占据主流。

据悉,目前理财公司的大部分低波理财产品估值方面大比例采用摊余成本法,同时侧重流动性管理,通过大比例配置存款、同业存单等低波资产降低净值波动,并增强流动性提高快赎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