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投资读心术』系列投教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投资心理』世界。

1976年3月29日,出自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之手的著名作品《从第九大道看世界》登上了《纽约客》期刊的封面。画中近处曼哈顿的犄角旮旯清晰可见,繁华尽收眼底,而从第九大道望向远方,越过哈德孙河、从美国东部到西海岸、太平洋、亚洲大陆等等一切事物都渐次变得简略、概括、模糊……

几十年来,大家对这张画作有众多或深或浅的解读,但读者至少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一层意思:人们往往更倾向、当然也更易于去熟悉了解眼前和脚下的事物。

投资决策的误区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论表明,受限于时间、精力或者长期养成的习惯,我们的大脑喜欢“走捷径”——主动降低所获取信息的复杂程度。在决策过程中,常容易被以下两类信息所左右:

1.最易获得的信息。有时我们做出判断的依据常常只是最容易涌上心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更容易是近期常能看到、听到的,离自己最近、最易获得的。比如,看到街头铺天盖地的演唱会海报,会有冲动立刻买票去现场听听;又如,淘基选基,有的投资者易被短期业绩十分出彩的基金所吸引,仅因为这些基金最近在朋友圈、短视频中被频繁提起。但是,我们知道,对于基金好不好,能否带来持续稳定良好的长期业绩,才是更重要的评价标准。

2.最熟悉的信息。我们会对自己熟悉的信息赋予更多偏好。比如,在基金投资旅程中,我们会对曾经参与过、相对更加熟悉、收益体验良好的基金记忆尤新,有时哪怕事隔多时,也可能会将其作为复购首选,而不经意间又可能会忽视再次收集、观察一些关键信息,包括其如今的业绩是否继续良好、投资风格是否已发生变化等;又如,有的投资者会不由自主地被自己更熟悉的同一类资产(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所吸引,但买入一批后即“同涨同跌”,看似把鸡蛋分散配置在了不同篮子里,而篮子都挂一辆自行车上,并无法实现有效的风险分散。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些比较容易获得或非常熟悉、容易通过“不假思索的直觉”快速解析、记忆的信息,常会引致认知和行为的偏差。

逆直觉投资

远处的山水,往往模糊朦胧,远不如近处的清晰,但只要大方向靠谱、提前布局,时间及火候一到,或能欣赏到大美景致。要获得长期回报,需要时间、耐心和远见,尤其是在比较特殊和关键的时刻,特别需要逆直觉而行。喜欢关注当下、“走捷径”的大脑常会对远处的事物启动“模糊规避”,依照眼前最清晰的信息,凭直觉瞬间生成“省时省力”的决策,但是稍不留神也会让人迷失方向、陷于被动:

例如,股市火爆时,周围常能听到、看到的信息往往是“股市大涨”、“最近收益不错”,直觉常基于这些信息给出推断:“买入即可赚钱”,市场成交量、基金申购量也随之大增;

股市低迷期间,萦绕耳边的多是“最近不赚钱”、“近一月战绩不佳”之类的悲观信息,直觉也会“顺势”发出“投资会亏钱”的信号,此时参与投资的意愿也随即跌入“冰点”。

但其实,往往是在市场参与者少、成交萎靡、异常冷清的时段(如下图中标注红框区间),若能登高远望、逆直觉而动,“买在无人问津处”,此后有更大可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体验。

慢思考并举起望远镜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尤其在无比热闹喧嚣亦或恐慌冷清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平稳心态的方法技巧,启动“逆直觉投资”:

第一,冷静、慢思考。先自我冷静、让情绪稳下来,思考慢下来。我们可以再翻阅一下经受了时间检验的经典书刊、文章,理一理基本逻辑,查一查原始数据,走出直觉藩篱,更全面地关注一些当期不常听到,甚至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数据和观点。这些用来“慢思考”的信息,可能会让你豁然开朗,增强沉着应对风浪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举起望远镜。抬起头来,让目光暂时离开手机屏上弹出闪烁的“快讯”、“简报”、“速递”、“热词”,跳出这些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跳出眼前和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尽可能回顾历史、眺望未来,看看长远的趋势和前景,以期在投资旅程中能沉着冷静,行稳致远。(除标注外,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