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变更保荐人和上市地点之后,海融食品继续申请IPO,但业绩增速下滑与产能扩张的背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2019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文披露,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融食品”)近日递交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此前的2017年6月,海融食品已向证监会递交过招股书;2018年2月,海融食品再次递交招股书。然而,海融食品这两次的IPO申请均受阻。

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海融食品的上市地点由上交所改为深交所创业板,拟向公众投资者发行1500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由4500万股增至6000万股。与首次向A股发起冲击类似,募集资金主要还是投向扩建产能方面。

《每日财报》了解到,海融食品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植脂奶油、果酱、巧克力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烘焙食品原材料,国内大型烘焙连锁商面包新语、好利来、云南嘉华等都是它的客户。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尚未有专门生产植脂奶油的公司,如果海融食品能够上市,将成为A股的“奶油第一股”。

一波三折的IPO之路

海融食品的IPO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公司早于2016年初就首次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东方花旗。在2017年6月首次预披露招股说明书后,2017年12月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包括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及其他问题,共计四大项62处修改。

之后,海融食品对招股说明书进行修改,于2018年2月2日再次报送了招股说明书,却面临多家媒体的质疑,包括被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却不达标、产能过剩却募资扩建工厂疑似圈钱、关联企业间的多次股权转让疑似高位套现等。

此后,海融食品的IPO不了了之,直到2018年11月,该公司再次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然而,此次备案也并不顺利。今年4月,海融食品上市辅导小组成员中,担任保荐人的张勇推出该项目,由原项目负责人钟凌担任,一个月后,钟凌的保荐代表人工作职责被新增成员李鹏接替。公告显示,保荐人两次变更,均系工作安排调整原因。2019年6月3日,海融食品的上市辅导项目结束,再次获验收审批。然而,该公司却以申报日程安排为由,再次延迟上市。

最近的一次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将拟上市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变更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申报板块从主板变更为创业板”,延迟申报,频繁更换保荐人,更换上市地点和板块,IPO之路并不容易。

业绩增速下滑却扩张产能

与其他公司类似,海融食品募集资金主要还是投向扩建产能方面。

招股书显示,扩建厂房项目包括植脂奶油扩产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金额6263万元,果酱、巧克力扩产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金额7839万元,冷冻甜点工厂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金额9960万元,冷藏库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金额8953万元,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金额5026万元。

从公司的战略来看,大张旗鼓扩建的背后却是业绩增速的持续下滑。

海融食品2015-201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5.57%、20.12%、14.82%和14.50%,呈现增长下滑趋势。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产能压力。海融食品最核心的奶油板块,2014年-2016年,海融食品奶油板块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5.77%、89.57%、87.38%,2017年的产能利用率就下滑到为54.30%,以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并不具备扩产的条件。

从整个行业来看,奶油行业也不乏强劲的竞争者,企业逐渐呈现出品牌化、规模化的竞争趋势。

同时,一些新的外资企业开始挤进中国市场,尝试在中国市场寻找发展机会。在市场上,进口品牌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安佳”、“NZMP”无盐黄油为主,目前年销售量已经超过5.2万吨;国产品牌中以南侨食品集团(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2017年淡奶油销量1.4万吨。此外,本土企业蒙牛乳业的“北纬牧场”黄油年销量在5000吨左右。

业绩增速下滑,行业其他企业也都在扩张产能,未来的市场竞争会非常惨烈,海融食品募资扩张的合理性需要打个问号。

亏损资产打包进拟上市公司

两年前在海融食品第一次披露招股书的时候,实际控制人黄海晓和黄海瑚将所持的海象食品40%股权转让给拟上市公司,海融食品原本持有海象食品6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海象食品成为海融食品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海象食品2015年3027.47万元的净资产,这笔交易的对价为1210.99万元。然而,到了2017年底,海象食品的净资产减少至2118.62万元。

海融食品对此表示,海象食品目前以房租租赁和食品添加剂为主营业务。根据海融食品披露的IPO招股书,这家成立了15年的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亏损额为361.90万元。也就是说,海融食品花了过千万接盘了实际控制人的资产,实际上做了一笔“赔钱”的生意,其营业亏损、资产逐渐缩水。

实际上,海象食品诞生以来,这种蹊跷的转让就一直在进行。2003年10月,上海欣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陈冬英合资成立海象食品,欣融实业持股80%,陈冬英持股20%。欣融实业乃是黄海晓控制的集团公司之一,陈冬英是黄海晓的妻子。而前述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黄海瑚,是黄海晓的弟弟。海象食品成立后,欣融实业一直为海象食品垫付开办费、工资福利款、设备采购款、工程款等款项,直至2013年欣融实业和陈冬英把海象食品股份转让给海融食品和黄海晓、黄海瑚。

也就是说,海象食品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黄海晓一家人手中转来倒去,至于原因海融食品解释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黄海晓和黄海瑚两人合计持有公司96%的股权,股权高度集中,发生以上这些失败的收购案例也就不足为奇。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