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位百亿级基金经理选择“瘦身”,且多来自头部基金公司。

文/每日财报 杨悦

节前的9月28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掌舵700亿规模的“顶流”基金经理葛兰卸任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基金经理,前者将由此前共同担任基金经理的卢纯青独立管理,后者将由基金经理彭炜管理。

市场哗然,认为此举是葛兰离职的“前兆”。但是仔细分析公告,卸任上述两只基金后,她仍继续管理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中欧明睿新起点这三只重磅基金,相应的在管规模降至669.01亿元,“瘦身”近百亿。

葛兰瘦身减负并非个例。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10位百亿基金经理官宣“瘦身”,其中不乏谢治宇等明星基金经理,可见公募基金业从“造星潮”的粗放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去明星化”已是大势所趋,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建设正在成为新的共同选择。

为什么顶流基金经理纷纷“瘦身”?

WIND数据显示,截止9月30日,包括券商资管和基金公司在内的197家公司中,前三个季度有333位基金经理离任,离任基金数量为过去5年同期最多。

从披露的公告来看,离职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居多。但今年公募人事变动出现了新趋势,即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开始卸任“瘦身”。

例如中欧基金除了葛兰外,周蔚文也同时卸任中欧洞见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经理,在管规模从529.41亿元降至503.94亿元。

更早前的8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宣布,谢治宇不再担任兴全趋势的基金经理,该基金将交棒基金经理董理单独管理,相当于减负200多亿的管理规模。

此外,前海开源基金曲扬,永赢基金李永兴、博时基金沙炜等明星基金经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所掌管的基金数量及规模。

在《每日财报》看来,基金经理“瘦身”无外乎几个原因,一是应对业绩下滑的压力,“瘦身”后更有精力、专心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二是对抗“规模效应”,很少有基金经理能够做到规模与业绩的长期双赢。三是基金经理“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新人成熟后会慢慢放手。四是公募基金业从“造星潮”的粗放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去明星化”已是大势所趋。这其实也符合监管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号召。

今年以来,不少的基金公司正在将更多精力放在投研团队整体实力的培养,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从而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目前,整个行业的基金经理队伍正在扩容,越来越多“新生代”基金经理纷纷崭露头角。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行业共有超3500位基金经理,其中,年限不超过3年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就有1640人,占比超46%,同时,今年基金行业也更“敢用”新人,年内首度操盘基金的新基金经理就有400人。

减负有助于重心集中 市场对医疗板块乐观

对于葛兰来说,卸任中欧研究精选、中欧阿尔法两只基金的投资管理,更是一场“减负”。剩余的三只在管基金——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中欧明睿新起点均是重仓医疗赛道的基金,意味着葛兰可以将重心集中医疗赛道的研究。

过去三年以来,医疗行业遭遇持续调整,葛兰管理的医疗赛道基金自然没有逃脱。但今年三季度以来医疗板块再次触底回升,市场持续看好医药板块。Wind数据显示,今年9月医药生物板块上涨4.3%,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01%,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约6.31%。

中泰证券研报称,进入四季度,A股对医药板块进一步乐观起来。具体原因包括:市场情绪层面,医药反腐的影响已充分显示在价格中,随着三季度业绩预期的进一步明朗,前期过度悲观的情绪将会修正;从基本面层面看,2022年四季度院内诊疗受损导致相关企业的业绩低基数,秋冬季节各类疾病高发,院内诊疗复苏可期;从估值和筹码结构层面看,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为25.4倍,已回落至2018年三季度的底部水平。

交银国际证券也认为四季度医药板块表现预期会更乐观。他们给出的理由类似,一方面各类利空因素基本已经出净,企业销售端已出现边际好转的迹象,对于一些短期扰动的市场反应有钝化的趋势、中长期业绩能见度也依旧较高;另一方面,4Q的医保谈判仍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层面催化剂,后续药品和耗材集采的实际影响理应有限。在近期情绪波动后,当前港股制药子板块前瞻市盈率已回落至2018年底/2019年初的底部水平以下,A股医药板块和个别流动性较好的港股标的也在9月先行开启探底回升节奏,预计有望带动更多超跌的制药和生物科技股票在4Q反弹。

因此,无论从市场情绪、基本面及估值来看,目前投资医疗赛道的安全边际已较高,前景也值得期待。对于轻身上阵的葛兰来说,时下医药板块的反弹预期给了一个迎头追赶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