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累计亏损达73亿港元,而2017年至2021年5年累计净利润不过78亿港元。

文/每日财报 可乐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最终还是走向了私有化。

10月6日晚间,海通国际公告称,早在9月26日,要约人就前提条件达成后根据公司法以协议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请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该建议,同时公布了私有化方案,紧接着10月8日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通证券”)就公告称同意了该私有化方案。

而实际上,早在9月27日盘前,海通国际宣布停牌,三只美元债券也暂停买卖后,彼时市场上关于海通国际即将私有化的传言便不绝于耳,此次双方的公告则进一步验证了该传言的真实性。

近年来海通国际股价持续下跌表现低迷,进入2022年下半年更是跌至1港元/股以下,截止10月8日晚间其估值仅剩59.91亿港元,如此表现对于海通国际来说已逐渐失去了上市的意义。

再加上自2022年起海通国际业绩表现便难以言好,截止今年上半年末的一年半时间里就累计亏损超70亿港元,还对海通证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私有化消息传出后,10月10日,海通国际复牌大涨97%。

在《每日财报》看来,私有化无论对于海通国际还是海通证券来说都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案,不过通过私有化缓解海通国际困境并非易事。

溢价114%私有化

据海通国际公告显示,若该计划生效后,公司全部计划股份将予以注销,同时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也将被撤销,而要约人将拥有海通国际100%股份。

《每日财报》注意到,每股注销股份对价为1.52港元,按照海通国际最后交易日收盘价0.710港元/股计算,此次私有化溢价率为114.08%,在无新股份发行,且无任何新股购权授出的背景下,要约人在该建议和购股权要约项下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为34.17亿港元-34.7亿港元。

近年来海通国际股价呈波动下跌的趋势,从2015年达到最高点5.672港元/股后便一路下跌,即使此后有所回升也依然难以达到此前表现,近一年来更是如此,从2022年7月底跌至1港元/股后便始终在1港元/股以下徘徊,其估值更是大幅蒸发。

过去一年海通国际在2022年10月底录得最低股价0.564港元/股,2023年1月录得0.94港元/股,此后便再次回落。

据海通国际中报计算,其净资产为2.69港元/股,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对于海通国际来说上市的意义已然不大。

业绩踩雷,拖累母公司

中金公司此前曾发布研报指出,近年港股私有化案例的动因包括:公司战略选择、避免同业竞争、节省维持上市所需费用、股票流动性有限、估值与股价低迷等。而海通国际大概率属于流动性有限、股价低迷的范畴。

而海通国际之所以出现流动性枯竭,根本原因在于去年巨亏导致公司大伤元气。此前多年,海通国际在香港中资券商排名一度稳居前列。2020年,海通国际曾以83.3亿港元营收位列中资券商第一。

进入2021年,海通国际业绩开始下滑,营业收入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6.95%以及84.44%;到2022年不仅延续了下滑趋势,而净利润巨亏。2022年亏损65.4亿港元,为近10年以来的最差业绩表现,这其中投资收益带来47.21亿亏损。

之所以巨亏,主要在于踩雷房地产债,海通国际可以说是将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佳兆业集团等问题地产股踩了个遍。除了重仓地产基金风险敞口过大外,主营的IPO业务也遭遇滑铁卢。2022年海通证券只保荐了7家公司,总募资金额不足50亿元,营收下降了53%,而头部竞争对手中金公司募资金额达到了650亿元。

图截自财报

再加上,2022年海通国际因抵押品市场价格或估值下调,导致预期信用损失增加,计提了15.88亿港元的减值,进而使海通国际收获了最差业绩表现。

彼时海通证券通过海通国际控股持有海通国际65.76%的股份,借此开展境外投行业务,而由于海通国际的不佳,海通证券2022年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均呈同比下滑的趋势。

即使进入2023年海通国际业绩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净利润仍然亏损7.8亿港元。

图截自财报

据此推算,在截止2023年6月末的一年半内,海通国际已累计亏损73亿港元,而2017年至2021年累计净利润78亿港元,也就是说,仅用时一年半,海通国际5年的利润亏损几乎损失殆尽。

业绩难以撑起股价的增长,此时,上市对于海通国际的意义再次减小,不仅享受不到融资的便利还要继续支付上市成本并拖累海通证券,显然,私有化对于海通国际是较为合适的选择,海通证券也表示“预计本集团将能够受益本公司控股股东稳健的财务表现和信誉,从而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并节省与合规事务和维持本公司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

发展困境亟需缓解

实际上,海通国际私有化早有迹可循,早在今年3月28日,海通国际就以供股的方式,按照每10股发3股供股股份为基础,以每股供股股份0.65港元认购价发行,因此通过供股海通证券对海通国际的持股比例也从67.92%增长至73.4%。

需要知道的是,此次供股的对象为合格股东,简而言之,散户以及港股通股民是不包含在内的,再加上,供股也将海通国际的每股净资产降至前述提到的2.69港元/股,而此次私有化的价格也仍然低于净资产,因此不少中小股东对此存有异议。

不过,据业界人士分析,这是一笔合理的买卖。一方面,依据收购最高价格在34亿港元左右(34.17亿-34.7亿港元),则对应不到32亿人民币,这一价格是海通证券目前净资产的1.9%,而1.52港元收购价对应0.56倍PB,对比当前0.26倍PB估值,溢价高;另一方面,海通国际属长期股权投资,通过计算,若最快年内完成收购与并表,则海通国际可为海通证券贡献约2022年净利润47.2%的收入。

然而,海通国际想通过私有化来化解当前困境并非易事,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港股新股市场冷淡,海通国际保荐数目及项目也逐渐减少,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共完成7个股权融资承销项目,其中包括2个香港IPO保荐项目,IPO集资活动大幅放缓,相比上市,营收下降仍然是海通国际亟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