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证券、银行、保险三大板块进行一系列动作后,紫光集团左手财险,右手寿险,均处于绝对控制权,日益成为新的金融控股集团

出品 | 每日财报

作者 | 白晓旭

近日,幸福人寿原临时负责人邹伟中卸任,现任临时负责人由诚泰财险董事长王慧轩担任。

根据公开资料,诚泰财险出资44.12亿元受让幸福人寿30%的股权,此举将使诚泰财险取代中国信达成为幸福人寿第一大股东;东莞交投出资30.87亿元受让幸福人寿20.99%的股权,成为幸福人寿第二大股东。

诚泰财险控制幸福人寿已是“箭在弦上”,距离交易达成只差保监会的一纸文书,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回首往昔,诚泰财险对幸福人寿的接管工作早已悄然推进。在《每日财报》看来,资深保险人士王慧轩占据要位,入局动作背后是紫光集团谋求已久的保险业布局。

紫光集团:布局保险早有“端倪”

说到紫光集团,除了高科技企业的身份之外,还应该了解它近年来不断“开疆扩土”的金融版图。先来看紫光集团自身的发展情况。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由清华大学旗下清华控股持股51%,下设多家核心子公司,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国芯、紫光控股等上市公司。

根据《每日财报》的梳理,从2017年开始,紫光集团参与了西部证券的定向增发,于2018年紫光集团拿下曲商行股份13.5%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后来又获得诚泰财险33%股权。

近年来,紫光集团一直在谋求寿险牌照,早在2017年,紫光集团联合6家股东计划出资30亿元拟设立中青人寿,至今没有下文。

在目前的监管政策之下,金融牌照日渐稀缺,寿险牌照因其高含金量早已是“零批筹”。一面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经营发展屡屡遇阻,另一面监管审批严苛化,分支结构开设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发展比较成熟的保险公司成为“烫手山芋”,幸福人寿就是其中之一,紫光集团入手幸福人寿可以说是筹谋已久。

再来看看王慧轩的履历。

王慧轩出身政府机关,早在2006年就进入了保险行业,参与筹建两家寿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先后担任中国人寿和人保寿险三个省级分公司的主要领导职务。

2016年7月份,王慧轩从人保资本掌门人位置上闪辞,加入紫光集团,任紫光集团董事、联席总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王慧轩加入紫光集团不久后,集团随即作为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中青人寿,足见王慧轩在紫光集团寿险布局中的关键地位。

2017年,王慧轩已与云南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接触,对推进紫光芯云产业园落地、设立高新技术转移专项基金等事项进行过沟通和交流,而诚泰财险的总部恰恰注册在昆明,诚泰财险似乎在这时早已经入了王慧轩和紫光集团的“眼”,而紫光集团在云南省布局业务似乎也是为后续接受诚泰财险进行准备工作

2018年底,紫光集团通过定向增发,以28亿元取得诚泰财险33%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9年1月,王慧轩任诚泰财险董事;2019年6月任诚泰财险董事长。同年11月,诚泰财险官网宣布,公司将与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诚泰紫光金融保险科技实验室”并进行深度合作。

从时间轴可以看出,王慧轩加入紫光集团后,几乎参与了每个和保险业布局密切相关的环节,应该说,紫光集团借助诚泰财险布局保险业务早有“端倪”,而王慧轩则是这盘“棋局”的关键人物。

幸福人寿:巨亏之下并不“幸福”

2007年,中国信达发起设立幸福人寿,进入寿险业务领域。但是一直到2012年,幸福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未达标,2012年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有48%,因最低偿付能力未达要求而被暂停开设分支结构和开展新业务。

2013年,中国信达对幸福人寿二次增资后,幸福人寿监管措施方才获解。

幸福人寿设立以来,日子并不好过,业绩表现不尽如意。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幸福人寿在2008年至2014年间净利润连年亏损,分别为-1.73亿元、-2.36亿元、-4.5亿元、-7.37亿元、-7.91亿元、-7.53亿元、-3.93亿元,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0.18亿元、0.49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微弱盈利的局面仅仅保持三年,2018年,幸福人寿出现68.28亿元的巨额亏损,几乎创下国内保险公司亏损记录。

中国信达一直以来看好幸福人寿,常年保持着为幸福人寿增资的传统,2018年的巨亏让中国信达也“寒了心”,幸福人寿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中国信达净利润下滑逾三成。2019年10月12日,中国信达正式以75亿元的底价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幸福人寿50.995%股权。

紫光集团上演“蛇吞象”意欲何为?

从注册资本来看,幸福人寿注册资本为101.3亿元,诚泰财险注册资本为59.7亿元;从分支结构来看,幸福人寿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共有22家省级分公司,开设各级分支机构253家;诚泰财险总部设在云南,目前设立云南、山西、河南、四川、湖南等分公司,及70多家中心支公司或支公司;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年末,幸福人寿总资产达631.28亿元,诚泰财险总资产为93.73亿元。

一家是具有央企背景总部北京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另一家是地方性财险公司,紫光集团借诚泰财险接手幸福人寿是一场“蛇吞象”大戏。

诚泰财险将自身与幸福人寿的结合形容为“产寿结合”,但是由前文数据来看,连年亏损的幸福人寿这头“大象”并不“强壮”,紫光集团不怕花钱吃亏吗?“吞象计划”背后的动机何在?在《每日财报》看来,有如下3点:

1)幸福人寿扭亏为盈,牌照资源弥足珍贵。经历了2008年-2018年十年的长期亏损,幸福人寿在2019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76亿元,投资收益38.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1.45%,虽说依旧是微弱盈利,但是这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

而根据2020年一季度幸福人寿偿付能力报告,一季度幸福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5.76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7.63%,环比增幅276%。

经过十余年发展,幸福人寿在全国范围内开设22家省级分公司,开设了253家各级分支机构,在金融拍照审核逐渐严苛,平均一家险企一年获批两家省级分公司的情况下,幸福人寿已有的分支结构可以说是一种“天然优势”,相比业绩表现不佳造成的不利影响,幸福人寿目前已有的业务资源和合作关系对于诸多正在谋求布局保险业的公司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要知道,在诚泰财险之前,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的某集团也曾向幸福人寿递出橄榄枝。

2)紫光集团身陷困境,急需“救命稻草”摆脱危机。名校光环之下,紫光集团的弊病频频暴露。首先,盈利能力不足。2019年,紫光集团营业总收入为769.38亿元,同比下滑3.7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3亿元,较2018年亏损6.31亿元有较大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44.96 亿元,较2018年相比下降100.71%。

其次,过度依赖政府补助。紫光集团在债券年报中明确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较大,主要为政府补助、处置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等。” 2017年度、2018 年度和2019年度,紫光集团获得政府补助收入分别为26.16亿元、25.07亿元和40.09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64.04%、248.12%和136.42%。

3)债务危机日趋严重。目前紫光集团旗下有23只存续债,债券余额292.36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券12只,约126亿元;紫光集团还有9只债券于1-3年内到期;除国内债以外,紫光集团旗下还包括境外美元债。

紫光集团在2019年债券年报中明确称,公司有息负债在报告期内继续增长,规模较大,在总负债中占比较高。未来公司偿债压力较大,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偿还有息债务本息,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或者融资渠道减少,可能导致债券偿付受到不利影响。

转眼进入2020年,而今年以来,紫光集团发行的债券频频出现异动。2020年3月,紫光集团旗下债券“19紫光02”发生异动,仅过了一个月,另一个债券“19紫光01”于4月8日上午交易出现异常波动,当天跌幅达24.53%,最终报收75.47元。

从财务杠杆比率来看,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2015年~2018年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8%、59.09%、62.09%和73.42%,2019年再增加0.04%,达73.46%,总负债从2018年的203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2187亿元。

主营业务集中、过度依赖政府补助、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一般,以及身陷债务问题等等因素累积,倘若紫光集团失去校企光环,融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很可能加速陷入流动性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紫光集团拿下幸福人寿,有寿险牌照加持,这无疑将大大改善集团的现金流状况。不论是利用幸福人寿进行财务投资,还是与幸福人寿达成产业协同,买入保险行业,亦或是长期以低廉成本使用“资金池”,紫光集团都将从中获益。

进入2020年,幸福人寿正在经历盈利能力不稳定和保费收入下滑的“阵痛期”,历经十余年跌宕起伏之后,幸福人寿是否能够背靠紫光集团,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尚是未知数。

但是经过在证券、银行、保险三大板块进行一系列动作后,紫光集团左手财险,右手寿险,均是绝对控制权,不得不承认的是,幸福人寿的加入使得紫光集团金融羽翼逐渐丰满。至于这张金融版图是否能够长远存续,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