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江集团海外资产有些新动向:其旗下长江基建早前出售位于葡萄牙的风电发展商Iberwind,套利约港币十一亿元。该项目是葡萄牙第三大风力能源发展业务,占该国15%的市场份额。

对于葡萄牙而言,李嘉诚除了拥有一些零售业务外,Iberwind可谓是李氏在该国最大规模的资产。换句话说就是,长江基建出售Iberwind可以说是长江集团几近退出葡萄牙市场。如此举动,不免让人想起国内常常有人冠于李嘉诚的"撤资"言论。

李嘉诚的商业买卖举动,被冠以"撤资"不太公平

而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长江集团的商业操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做公正评判,轻易就扣上"撤资"帽子的言论,是有失偏颇的。

这些年来,长江集团只要稍有项目变动,就立马被说成"撤资"、"跑了"云云。这几乎成了舆论的惯例,进而形成一种刻板印象,最终忽视了商业的本质和逻辑。

其一,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交易也就决定了有买就一定有卖。市场没有永远的买家,低买高卖,高位套现,能赚到钱就是成功的。长江实业是地产商, 其经营的主要商品便是地产项目, 若他们不出售地产物业, 盈利也就无从说起。若经营本业也称之为"撤资", 那这个帽子则扣得比较夸张。

其二,长江实业买卖地产项目并非今日才有,其商业操作手法上一贯如此。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李嘉诚就一直重复着高位套现的游戏。也正因为此,长江实业才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强大起来。

李嘉诚的商业买卖举动,被冠以"撤资"不太公平

其三,长江实业在内地业务规模庞大,"撤资"言论恐怕是站不住脚的。其实,相比于长江实业在内地的业务而言,地产项目只是小部分。翻查长江实业的官网就能发现,长江实业在内地有9,800万平方呎的土地储备及收租物业。

而根据李嘉诚另一家旗舰长江和记的中期业绩报告, 也反映出其在内地的业务规模。长江和记在内地经营的业务包括港口、零售、基建及能源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约港币195亿元。除旗下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在内地的收费公路及电厂投资外, 赫斯基能源在南中国海也有气田项目, 而和记港口在上海、深圳盐田、厦门及宁波亦经营集装箱码头业务。此外, 零售方面的营运网络广阔, 截至今年6月,屈臣氏在内地的店铺数目近4,000间,遍布超过470个城市。

李嘉诚的商业买卖举动,被冠以"撤资"不太公平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拥有着庞大的资源以及全球最大的市场,作为最精明的商人,李嘉诚无论如何也不会傻到放弃内地市场。与之相反,包括李嘉诚以及众多的外资,无一不是睁大了双眼在寻找内陆肥沃的市场土壤。今天高位套现获利,明天可能就以另一种方式进击内地市场。基于市场规律而言,李嘉诚也必然会是这样的举动。

所以,长江集团在内地的业务规模如此之庞大, 硬说李嘉诚撤资之论,自然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