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至暗时刻似乎已经过去,逐步向好将是未来大概率发展方向。

出品|每日财报作者|刘雨辰

 

最新的数据显示,9月份汽车销量256.5万辆,同比增长12.8%,连续第6个月正增长。其中乘用车9月批发/零售销量增速分别为8.0%/7.3%,均继续正增长,体现出行业的持续回暖趋势,日系/美系/德系表现继续向上,其中日系增速扩大至20.8%。

 

自2018年进入下行周期以来,汽车行业整体的景气度始终不佳,经过两年的调整,周期反转迹象明显,希望投资者可以抓住配置的机遇期。

周期反转,国产崛起

根据中汽协数据,9月乘用车销量208.8万辆,同比增长8.0%,连续第 5个月正增长,除MPV外的其他细分车型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SUV是增长主力,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增速为7.3%,带动累计销量降幅收窄至12.5%。

 

新能源汽车方面,9月销量13.8万辆,增速扩大至67.7%,连续第3个月正增长。在库存方面,9月末汽车厂商的汽车库存为98.1万辆,相比月初下降3.8%,其中乘用车库存 68.4万辆,相比月初下降5.9%。众多维度的信息都在指向汽车行业的至暗时刻似乎已经过去,逐步向好将是未来大概率的发展方向。

 

从各大品牌的发展演变格局来看,自2017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资品牌加速行业洗牌。美系、韩系、法系等二三线合资品牌份额快速下降,截至2020年上半年合计份额已不到15%,而日系、德系份额快速提升。

 

2020年上半年各自份额均已超过23%,合计份额接近50%,自主品牌逐渐与日系、德系正面交锋。

 

事实上,过去三年,随着行业进入下行期,自主品牌内部实现了加速洗牌,中小规模、低价位主导的自主品牌持续出清,自主品牌内部逐渐形成了吉利、 长城、长安、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五大龙头局面。五家一线品牌占自主品牌内部份额由2016年的35%快速提升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57%。

 

还是之前的逻辑,短期的调整对于一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会倒逼有竞争力的企业自我进化。

 

前一段时间,著名的私募投资人陈宇参加了一个车展,随后他发了一个微博感叹:20万以下合资车已经全线溃败,国产品牌从传统燃油车和智能电动车两个方向出击,目前的竞争态势和2012年前的手机市场很像。

 

他的这个判断大家可以作为一个思考的依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本土品牌落后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中国品牌在生产制造方面精益求精,质量可靠性已得到显著提升。从PPM(每百万辆车故障问题数)来看,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快速缩小,分差从 2003年191分缩小至2019年的9分,这一极小差距表明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车型质量已位于同一水平。

 

追根溯源,中国汽车行业落后的根源是我们没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一直在追赶。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角逐,而中国在这一阶段是全球的第一梯队,甚至某些领域是领先的,这就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需求永远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庞大的中国市场就是国产汽车厂商进步的动力。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主要国家汽车千人保有量数据,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在统计的20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位(第 17 位),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分别排第一和第五,是中国的4.8倍和3.4倍,同属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均领先中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千人保有量相差4倍。

重点关注零部件

如果我们判断汽车行业将会迎来拐点,那么零部件企业是率先受到关注的,投资的逻辑和汽车的生产过程是一脉相承的。

 

2020 年新冠疫情冲击下,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的车企和零部件制造商停工停产,汽车产业陷入“断链”危机。据普华永道的初步估计,北美和欧洲分别至少有30家和40家的零部件供应商巨头陷入困境,截至9月,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至少需要20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以避免供应链出现更大的危机。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海外中小零部件企业迎来破产和出售潮,届时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将迎来重塑。生产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数量上万,在所有的零部件之中,国产轮胎的竞争力和弹性应该是比较强的。

 

中国轮胎行业在加入WTO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14年的时候,国内轮胎企业总数曾一度超过700余家。但随后便在一片繁荣中突遭打击,2015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原产于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国轮胎厂商被征收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政策,也就是俗称的“双反”政策。紧接着,欧洲部分国家也相继对国内轮胎企业实施了“双反”以及特保案等制裁措施,国内轮胎出口市场受到了重创。

 

上市公司的业绩反映出了这一冲击,2015年,玲珑轮胎、赛轮轮胎、三角轮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8.77%、42.04%、20.49%。“双反”政策使得国内的轮胎产能进行了一轮出清,叠加环保监管趋严,一些落后的中小企业先后被淘汰,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头部企业在经历了一轮大浪淘沙的过程之后实力愈发强劲。

 

根据轮胎分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轮胎产量达6.52亿条,占全球比重约37%,较2015年提升约4个百分点。相关上市公司在今年大多实现盈利的大幅增长,赛轮轮胎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4%,玲珑轮胎上半年净利增长23.64%,三角轮胎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21%。

 

事实上,之所以看好轮胎行业的未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周期性波动幅度有限,轮胎的需求市场大致可以分为配套需求和替代需求,简单的来说,配套就是为新车提供轮胎,而替换则是针对存量车。

 

数据显示,全球2019年共消费15.6亿条轮胎,其中配套用胎4.2亿条,替换用胎11.4亿条,需求占比依次为27%和73%,可以看到,随着汽车保有量规模的提升,替换市场的蛋糕要远远大于配套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汽车销量的周期性波动。

 

换一个思路考虑,能够持续升级的细分汽车零部件行业及其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以车灯行业为例,2010到2020年,其在整车中的平均价值量占比,提升了接近一倍,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过去十年车灯行业在功能、外观方面持续升级,进而带来总体价值量亦随之升级。受益于行业升级,星宇股份 2009-2019年收入增长超过十倍,十年间复合增速高达27%,远高于乘用车复合增速。

 

除了轮胎,本土企业在汽车内饰领域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以常熟汽饰为例,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14.1%;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7.5%。公司深度开发现有核心客户,今年以来取得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奇瑞捷豹路虎、吉利领克等原有客户较多新订单,配套量及配套份额正持续增长。

 

此外,公司加大拓展新能源和无人驾驶客户,今年已取得了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Y、大众MEB、蔚来Force车型、理想、小鹏、恒大等新客户项目订单。

 

目前主流机构大多对于汽车行业的周期反转达成了共识,很多资金在三季度已经介入了,客观的来说,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战略配置期,但依然值得考虑,毕竟目前的溢价幅度还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