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市场的持续深度调整,中国平安韧性生长,交出了一份价值维度跃升的“成绩单”,核心业务稳健增长。

文|每日财报 栗佳

过去一年资本市场持续深度调整,大盘和保险板块遭遇逆风,但中国平安坚定聚焦金融主业,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凭借积蓄已久的能量于逆势中韧性显现,实现稳健增长。

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总营收10319亿元,同比增长4.7%;基于中国会计准则的集团营业收入为9138亿元,同比增长3.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为1179.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65亿元,基本每股营运收益6.66元。

新业务价值、投资、分红、利润等几项市场关注的核心数据都有不错的表现,这给广大的投资者坚定了长期持有的信心。

寿险改革成效显著,新业务价值双位数增长

保险业务是平安的压舱石。2023年中国平安合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364.4亿元,保费规模较2022年增长超百亿元,同比增加2%。尤其是寿险和健康险,去年展现出极强的韧性,重拾增长势头且增幅显著,成为业绩的贡献主力军。

年报显示,2023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银保渠道势头更强劲,新业务价值增长高达77.7%。业务品质也是稳步改善。寿险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从营运利润构成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050.7亿元,以绝对值计算,两项业务在集团总营运利润中占比高达89%,其次是银行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

可见,面对外部保险市场增长压力、内部经营挑战及三年疫情递延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国平安核心业务能够回暖提升,实属不易。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3月22日的业绩会上重点表示:“去年四个季度,寿险新业务价值都是双位数增长,这受益于公司非常扎实的寿险改革,且成为未来利润释放的坚实基础。”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给予中国平安买入评价。评级理由主要包括:中国平安为保险行业龙头,寿险主业稳步增长,综合金融优势+医疗健康构建深厚护城河;全年价值保持高景气度,个险转型持续深化,银保价值延续高增。

在新银保渠道日渐崛起的当下,银行业务在中国平安版图的权重也越来越大,在财报中,中国平安甚至将平安银行定义为集团团体业务的“发动机”,渠道优势凸显。2023年,平安银行为集团贡献了464.55亿元的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1%,银行业务经营持续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整体平稳,不良贷款率仅为1.06%,拨备覆盖率277.63%,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也正是因为于逆势中韧性生长,2023年的中国平安集获了不少“嘉许卡”。比如,位列世界500强第33位,蝉联全球保险企业第一位;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16位,全球金融企业第七位;位列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榜第一位,且连续七年获得该此殊荣。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为未来保驾护航

去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立足实际切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作为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中国平安坚定不移的与国家发展步伐同频共振。基于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入洞悉并持续探索,如今,中国平安的战略方向已经变得日益明确和聚焦,即“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这将成为其未来达成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点。

中国平安的未来发展路径,被业内解读为要走“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此次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解释称,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是集团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科技赋能及组织协调,协同效应进一步展现,驱动公司价值不断提升。

首先,在综合金融战略方面,中国平安十分注重深挖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打造并持续深化 “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的综合金融模式,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客户黏性也会增加。

其次,在医疗养老方面,中国平安所探索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是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为用户提供最佳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并反哺金融主业。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平安持续推进医疗养老生态圈建设,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

正是因为关注并满足人民的需求,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服务,中国平安取得了可持续的商业性成就。

截至2023年12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2.95个;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最后,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平安都在潜心讲述着一个科技的价值裂变故事,持续驱动并赋能主业提质增效。无论是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还是陆金所,都只是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布局的一个“切口”,过去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开始产生回报,并正在成为其增长重要的驱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实现智能引导客户自助续保3003亿元,同比增长13%;AI坐席服务量约22.2亿次;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08.2亿元,同比增长16.0%。

可以说,经过摸索,中国平安形成了一套与国家金融脉络相向而行的独有金融模式,建立了一个满足客户需求的生态系统。基于这样一套能为公司发展创造增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模式,中国平安也积累了更为厚实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延展力。

投资稳健,综合投资收益率领先

去年资本市场的波动令不少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折戟。对于投资组合规模突破4.75万亿元的平安集团来说,2023年实现3.6%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成绩。

这次业绩发布会,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也反复向市场传达信心:目前平安保险的资金投资组合债久期匹配非常良好,处于一个非常舒适的区间和状态。综合收益率3.6%本身也是是一个非常审慎保守的数字,有两个理由:

01

第一,财报业绩不体现平安持有的近1600亿元优质投资型不动产的隐含价值。这部分不动产(比如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按照摊余成本法计量、每年折旧,现在隐含的市场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02

第二,不体现此前所配置的债券市值浮盈。平安早就配置了大量的长久期债券,2023年近3000亿的占比配置,现在利率下行,这些债券隐含的市值浮盈不体现在披露的投资收益率里。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很多投资者担心平安投资了太多的地产股而受拖累。其实从现在的资产配置版图来看,平安集团的投资遵循双“哑铃型”结构均衡配置,具备穿越长周期的能力。

大的“哑铃”两端是长久期的债券和股票权益投资。其中超长期国债是压舱石,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和对于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是双利好。

权益投资里面小“哑铃型”两端是抓住成长股中的确定性和抓住分红型价值股。一方面,做高效的资产配置,更加偏重于国家政策推动的新质生产力有关的板块,配置与环保有关的、智能化有关的产业;另一方面,从2022年开始特别是在2023年,平安就加大了对于分红型价值股的配置。去年平安在权益类市场的投资比例在12%左右,近两年来在权益投资上的收益都是双位数的超过沪深300指数。

始终以投资者为本,分红连续12年增长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更是成为贯穿至今的整个资本市场的主旋律,证监会也提出具体举措,其中之一便是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增长性和可预期性。

事实上,客观公允而言,如果以“持续增长”来判定分红的稳定性,近些年表现最稳定的是中国平安。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23年中期,中国平安分红水平连续12年持续提升,累计分红24次,分红总额超过人民币2800 亿元。而2023年全年,中国平安派现总额更是超440亿元,按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现金分红比例高达37.3%。

放眼整个金融行业,以及上千家上市公司,中国平安如此高额且持续性现金分红,都是极为罕见的。

从当前中国平安的股价及估值情况来看,其A股的P/B P/E均大幅低于行业平均和主要同业,但分红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这显然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性价比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始终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将投资者放在首位。

正如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所阐述的那样:“公司PB与PE都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总归会发光,股价总归要回归到与价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是以,我们更愿意用“韧性、价值、信心”,这三个关键词来对中国平安2023年取得的成绩总结概述。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平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最终渗透到中国人民生活的点滴之处,并持续为广大客户、员工、股东与社会创造长期、稳健、可持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