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飞书CEO谢欣发布全员信:宣布适当精简规模,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

“我们也发现了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团队规模比较大,但组织不够精干,大家也感受到效率在变低,力量不够聚焦,这不利于业务的长期发展。”谢欣全员信中表示。

同时,他也表示,飞书将为受组织影响的员工提供布场方案或者转岗机会。

远程综合协作工具的三巨头,的飞书的压力不仅于此,疫情影响下的线上办公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线上办公用户规模持续增长,间接加快了线上办公应用、协同办公软件的商业化进程。三年间,飞书的员工人数从2000人,6000人,再到逾8000人(包括中台、外包),是钉钉和企业微信员工数的三倍之多,其中“产研人数甚至多于抖音”。员工成本及自身经营压力的下,飞书DAU还不到百万,而且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增长停滞,因为大部分目标客户都已被钉钉和企业微信瓜分。飞书商业化需要加快前进脚步。

市场竞争 谁会成王

资料显示,2015年,钉钉率先开始了国内企业协同办公平台的探索。在2015年的云栖大会上,陈航就在会场内演示了在同一网络环境下,给会场内所有人打“电话”的功能。会后,有一家初创企业对该功能很感兴趣,于是与钉钉达成深度合作。由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占据很高比例,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又没能力开发自己的企业系统,这也成为钉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钉钉也把主要用户定位于“中小型企业”。

2016年4月,企业微信1.0版本正式诞生。也就是钉钉推出一年后,它作为办公软件,同样用于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包含已读回执、一键休眠、审批报表等功能,来提升办公效率。

作为腾讯旗下的微信在社交通讯领域的成功。腾讯借此流量,把企业微信作为微信的延伸。

届时的企业微信就是对标钉钉,商战就此打开。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就在两家打的火热的时候,字节跳动内部用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产品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说干就干。资料显示,2017年由10人组成的飞书项目组,正式开启对办公软件的探索。一开始,字节跳动只在内部推广飞书,直到2019年,字节才决定将飞书对外部客户开放,主打中大型客户市场。

作为后起之秀的飞书怎么打入两大寡头的呢

转机就在疫情期间,视频会议、在线协作就成众多企业的刚需,用户也在持续上升中,据资料显示,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此前月活数(MAU)分别为2.65亿、1.40亿和1084万。

在前期投入巨额成本获取流量及市占率之后,就陆续推出增值服务,纷纷开启付费模式。

而协同办公财报显示持续亏损,需要盈利的三大巨头纷纷调整服务收费标准:

2022年,钉钉将在标准版的基础上,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专业版(9800元/年)、面向中大型企业的专属版(98000元/年起)和面向大型企业的专有版(按需选购)。

2023年5月19日起,企业微信每个企业可免费获得2000位的外部联系人规模。若超过该规模,企业可根据需求购买更大规模后继续使用。同时,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外部联系人扩增,5000位为500元/年,2万位为2000元/年,而更大规模如200万位则为20万元/年。

飞书的三个版本分为基础版、商业版和企业版,而三种不同版本之间在成员人数上限、云文档存储空间、在线会议同时参会人数方面存在区别。除基础免费版,商业标准版的价格为50元/人/月,商业专业版的价格在80元/人/月,商业旗舰版的价格在120元/人/月。

海外协同办公行业微软、Google、思科、Slack和LogMein等。《2021中国SaaS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办公软件付费率不足15%,而欧美市场办公软件付费率已经超过了70%。飞书在2023年表示国内业务短时间无法盈利将要转向海外市场。

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智能移动办公的市场规模分别在194亿元、234亿元、271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到486亿元左右,其复合增长达到460%。作为协同办公三大巨头之一的飞书能否扭转艰难局面。